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会长故事】院士徐建国:“天道酬勤”难阻“求学路”
来源:未知   时间:2019-08-01     分享:

徐建国,男,汉族,1952年4月生,山西平陆人。山西医学院医学系73级校友。医学微生物学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会长、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原所长、研究员,传染病预防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艾滋病和传染性肝炎等重大传染病防治”科技重大专项技术副总师,第二届国家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家认可委员会第三届实验室技术委员会生物安全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国务院食安委专家委员会委员,第二届全国动物防疫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微生物学学会副理事长,中华医学会常务理事、中国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会长。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资助。2013年被健康报等评为“生命之托 希望之诺--医药卫生界30年生命英雄”之一。

                                               image.png


伯乐相马:我的职业生涯从山西医学院起步


1973年8月的一天晚上(记不清具体日子了),我怀着山西医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乘坐到火车站迎接新生的大轿车进了校门,在一座建筑物附近停下。老师说,同学们,山西医学院到了,下车吧。

我下了车,看看周围,有灯光,但不亮,看的不是十分清楚。但心情十分激动:我是大学生了!这是真的吗?我反复问了自己几次,确定不是在做梦。

能够成为工农兵学员,在那个时代,是非常幸运的。不是每个人都有这样的机会。

对我来说,成为工农兵学员意味着:1、从此成为城市户口了;2、从此成为“国家人”了;3、从此人生进入了正轨。

这是最重要的。

我生在农村。妈妈是农民,父亲是师范学校的一般干部。因为妈妈是农民,所以,我的户口就必须落在农村。在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左右,农村户口是不可以到城市找工作的。也就是说,如果你的妈妈是农民,你几乎就会注定一辈子要做农民。 在今天看来,是非常不合理的事情,在当时却是现实存在。所以,在当时,最重要的,就是成为“城市户口”,成为“国家人”,能够找到一份工作。

1973年的工农兵学员招生办法,和现在的大学生招生办法,完全不同。在我不断被拒、屡屡碰壁、几乎绝望的时候,是山西医学院的招生老师,发现我的考试成绩和学习背景还不错,主动提出:“到山西医学院来吧。”

从这一点来说,我的职业生涯是从山西医学院起步的。山西医学院不仅仅是母校,更是我人生发生重大转折的地方。如果没有山西医学院招生老师的“伯乐”精神,我的人生可能要另外书写。

多少年后,我才知道,“伯乐相马”的故事,就发生在平陆县张店与运城盐池之间的虞坂古道上。如今,已经成为一个景点。

 

“天道酬勤”难阻“求学路”:考研究生,试卷却丢了


我从事微生物研究四十余年了。最初的兴趣,是在山西医学院建立的。

还是在入校一年级的时候,在图书馆里看到介绍著名微生物学家巴斯德的书。在法国每每遇到传染性疾病灾难的关键时刻,巴斯德都能挺身而出,带领团队,解决问题。在当时的条件下,巴斯德能够取得如此卓越的成绩,是非常不容易的。我被巴斯德所感动,觉得能够像他那样,从事医学微生物研究,也是不错的选择。

三年制的工农兵大学毕业后,我被分配到山西省平陆县常乐公社卫生院。 按照规定,入职前必须下乡一年,县委宣传部抽调我到写作组从事新闻报道工作。1977年,邓小平同志复出后主抓教育。根据中央精神,山西医学院要加强师资队伍。在一次偶然的机会,得知了这个消息。我有幸被学校选中,回校当老师。到校后不久,要分专业了。当时,生理、生化、药理、病理等是基础医学的热门专业,很少有人对微生物感兴趣。系领导征求我的意见,我提出来,能否到微生物教研室,系领导立即表示支持。于是,我成为微生物教研室的青年教师,开始攻读医学微生物学知识。恢复研究生招生制度后,我于1979年考取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和微生物学研究所刘秉阳教授的硕士研究生,从此,走上医学微生物学的研究征途。

考试和录取的过程,是非常有戏剧性的。1973年,我在山西医学院从ABC开始学习英语,底子较差。为了集中精力复习功课,基本上是凌晨6点入睡,上午12点吃午饭,晚饭后开始学习,持续到凌晨6点,这样的学习和生活大概持续3个月左右的时间。出乎意料的是,在专业课考试的时候,打开信封,空空如也,中国医学科学院的试卷丢了。一个月后补考,几乎没有人认为我能够通过考试。可是,天道酬勤,我通过了考试。

 

院士之路:感恩母校  培养后辈不遗余力


2011年,我有幸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不久,时任山西医科大学校长段志光教授、校院两级部分领导以及我的老同学程牛亮、陈登山等,专程到北京表示祝贺,我和家人非常感动。母校对我的知遇之恩,无法以言语表达,我愿意为母校的发展,做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后来,我有幸成为山西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导师,为学校培养硕士、博士研究生。山西医科大学的学生非常努力,非常有潜力。一些学生已经成为我不可或缺的助手,一些学生已经崭露头角,成为中坚力量。

近年,我的实验室发现了许多新的细菌。其中,一部分新细菌,是山西医科大学的研究生发现和命名的。为了回报山西医学院对我的知遇之恩,为了回报山西医学院教师对我们学生的培养,以邵象伊教授命名的一个新的细菌 “种”“邵象伊纤维单胞菌”(Cellulomonas shaoxiangyii)已经投稿(我们相信能够被接受发表)。 以山西医学院著名教师命名的新的细菌“种”会陆续出现。

(本文转载于“山医百年”公众号,徐建国院士亲述故事,2019年5月1日)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