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99期(2022年10月刊)
【花开有声】上海老爱卫人谢谷芬回忆“爱国卫生故事”
来源:未知   时间:2022-10-28


 

为庆祝爱国卫生运动70周年,把爱国卫生的历史经验转化为健康上海建设的有效举措,满足市民高品质健康生活的需求,由上海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办公室、新民晚报社主办,上海市健康促进中心、《上海大众卫生报》承办,今天起推出“讲好爱卫故事”系列访谈宣传,老爱卫工作者、专家、市民讲述上海爱国卫生运动各个重要时间段的主要成就、典型案例和动人故事。

 

1.jpg 

 

很多人对于爱国卫生运动的印象还停留在大扫除上,然而在上海市爱卫会原副主任谢谷芬眼中,爱国卫生运动在增强全民健康意识、提高群众文明卫生素质、改善城乡人居环境、促进上海健康城市发展、营造“大健康”环境方面,发挥了重大的作用。作为在爱卫战线上奋斗45年的老兵,谢谷芬亲历爱国卫生发展的光辉历程和难忘岁月,感受到爱国卫生运动带来的巨大变化和深远影响。


“上世纪70年代末,我们主要从恢复爱国卫生好传统、好制度、好风气方面着手。”谢谷芬回忆,当时市爱卫会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为加大宣传力度,电视台首次每天滚动播放爱国卫生宣传内容,同时通过知识竞赛、快乐大转盘、专题访谈等节目形式,把具有知识性和趣味性的信息传递给大众。因此,在电视、广播电台和报刊上,市民经常看到、听到有关爱国卫生的信息,从而大大提升群众对于爱国卫生运动的知晓度和参与度。


“通过一系列宣传教育以后,老百姓的参与意识提高了,有了群众基础后,我们开始把卫生活动制度恢复起来。”谢谷芬介绍,在每周四全市卫生日活动中,里弄里每家每户的居民会拿着扫帚,主动出来打扫卫生,每月市、区还会组织领导干部参加卫生劳动,并把每年4月定为全市爱国卫生月活动,设立一个卫生主题,这样逐步在全市范围内形成干部群众齐参与的爱国卫生运动新局面。


针对当时城市环境“脏乱差”的状况,她建议着重下力整治“五马闹市”,即马路上的搭建、仓库、堆物、设摊、停车。虽然整治难度大,但整治的决心和力度更大。居民家门口的“热冰箱”——搭建的简易厨房,最终由规划部门会同地区统一搭建;单位马路上的搭建、仓库、堆物,必须限期拆除。“当时我们抓了一个反面典型,对不拆除搭建的单位,撤了领导的职,并由媒体曝光,有关单位看到市里动真格了,都肯配合自动拆除了。”谢谷芬说,经各方共同努力,城市卫生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也为创建卫生城市打下基础。


“爱国卫生还有一项重要的内容是‘除四害’。”谢谷芬表示,为降低传染病的发病率,市爱卫会采取经常与突击相结合的措施,每年根据虫害的孳生繁殖规律,多次在全市范围内展开专业人员与群众相结合的大规模“除四害”活动。“为了有效开展灭鼠活动,市政府还专门发了红头文件,过去农村每年出血热发病率很高,对市民的生命健康带来严重威胁,自大规模开展灭鼠活动后,鼠密度得到有效控制,出血热发病率也相应得到有效控制。”她说。


谢谷芬亲历了有害生物防制业的健康发展,据她介绍,过去几十年来,“除四害”主要依靠一支群众性的专业队伍,建立于1958年,“为了顺应时代发展的需要,必须把这支队伍建设成专业化的队伍。”在她与市劳动职业技能部门协调后,这支队伍定名为“有害生物防制员”,在全国率先经市劳动部门认定并纳入国家职业技术工种,由群众性专业队伍转变成国家认可的职业技术队伍。经过多年努力,如今全市已形成一支5000多名专业人员组成的队伍,全面推进PCO(有害生物防制机构)综合能力的提升,满足大城市企业单位和广大市民对防制虫害和环境消毒的需求,在当前新冠疫情防控工作中也发挥了积极作用。


为让爱国卫生运动持续有效开展,市爱卫会在全市范围开展卫生创建活动。“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听取全市爱国卫生工作的情况汇报,作出推进爱卫工作的决策,将创建卫生城市列入市政府实事项目,由市财政落实创建经费保障。”谢谷芬讲述创建卫生城市时开展的工作,市政府每年与区政府领导签订责任书,年终开展考核,未完成任务的区,领导要挪位子。时任上海市副市长谢丽娟把创卫作为重中之重,每两周亲自召开各区和市有关部门会议,就创建卫生城市的实施情况,研究解决存在的问题,并深入各区督查工作,帮助解决问题。


上海创卫工作由于各级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市爱卫会协调各委办局通力协作,群众积极参与,爱卫干部尽职尽责,创卫工作取得显著成绩,城市市容环境卫生面貌得到极大改观,市民卫生意识和习惯普遍提高,讲卫生公德已形成社会风尚。上世纪90年代,全国三次卫生检查评比中,上海均荣获“全国卫生城市”称号,进入十佳行列,当时全市13个中心城区和近郊区都由市政府命名为“上海市卫生城区”,为上海进一步创建国家卫生城区打下坚实基础。


谢谷芬表示,从继承优良传统到勇于开拓创新,上海市爱国卫生工作取得的优异成绩,与市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通力协作、群众积极参与、广大爱卫干部勇于奉献密不可分,“健康上海,让市民受益,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新民晚报记者 左妍 通讯员 宋迪文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