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虫》总18期(202304)
【虫害漫述】当出境游遇上“登革热”
来源:《说虫》   时间:2023-05-06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叮咬传播,潜伏期3至15天,多数为5至8天,临床表现为急性起病,程度可从轻度发热到高热不等,同时伴有严重头痛、肌肉和关节痛及皮疹,面、颈、胸部潮红,严重者可因休克或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导致死亡。

 

 1.jpg

 

 

重点传播媒介—— 白纹伊蚊 

攻击力:★★★★★

技能:攻击人类凶猛蚊种;白天活动

    被叮咬后,人类反应大

   可传播登革热,寨卡病毒病,基孔肯雅热,裂谷热等

 

▲ 足有白斑,胸背有白线,绿化带等栖息活动

 

回国入境发热头痛需申报

 

从登革热高发的东南亚和南美洲等国家和地区,如有发热、头痛、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入境时应当进行卫生检疫申报,配合做好体温监测、医学巡查、医学排查等工作;海关对发现有上述症状的入境人员要按照规定程序采取医学措施。

 

 

入境15天内发热头痛需说明

 

在入境后15天内出现上述症状的人员,应当立即去医院就医诊治,并向医生说明近期的旅行史。

 

境外旅游全程需务必注意防蚊

 

广大市民们前往登革热蚊媒传染病流行的国家或地区(东南亚、南美洲,太平洋岛屿等地)时,需要注意,出发前:了解当地蚊媒疾病流行情况,做好预防措施; 旅行中:选择有空调、防蚊纱窗或者有蚊帐的宾馆;出门采取防蚊措施,穿浅色长袖衣服和长裤,皮肤裸露部位涂抹驱蚊剂(室外活动,驱蚊剂防蚊时效有限,根据情况多次使用) ; 在伊蚊活动高峰期避免前往树荫、草丛、水池等蚊虫活动地。

 

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在出境游的旅行中,一定注意防蚊虫叮咬;在回国入境,如果有发热头痛一定要向海关申报,或者向就诊医院医生说明旅行史。

由登革病毒(Dengue virus)引起的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在我国属于乙类法定传染病。由于旅游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登革热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率高等特点。

 

登革热的症状

 

 

登革热的症状与感冒十分相似,因此常常有人误以为是感冒而疏忽治疗,那么如何自我识别登革热的症状呢?

 

✍ 突发高热,持续2~7天(有时高达40 ℃)

 

✍ 三痛:头痛、肌肉痛、眼眶痛

✍ 皮疹:麻疹样皮疹、斑丘疹、猩红热样皮疹、针尖大小的出血点

✍ 出血:皮下血肿、消化道出血、血尿

✍ 三红:面部,颈部,胸部潮红

✍ 伴随恶心、呕吐、腹痛等消化道症状

 

 

 

温馨提示

 

如果一个人出现持续2~7天的高烧(有时高达40℃),同时伴有以下症状中的两种—头痛、眼眶痛、肌肉与关节痛、恶心、呕吐、腺体肿大和皮疹,且近期去过登革热流行区工作、生活或旅游,在自己生活与活动社区、街道、甚至城市范围内有登革热发生,就应考虑自己可能感染了登革热,这时就应尽快到正规医院就医,并提醒大夫自己的旅行史和可能得了登革热,以得到尽快得到诊治,并采取防蚊隔离措施,防止登革热的进一步传播和扩散。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