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调查方法
(一)蚊虫的监测
蚊虫监测是蚊媒病流行预测和考核媒介蚊虫防制效果的基础。监测的内容应包括一个特定地区的媒介蚊虫种类组成、种群数量、年龄组成等。监测的方法是通过成蚊或幼虫取样调查,鉴定种类,计算种群密度,以及进一步分析年龄组成等与虫媒病流行动态相关的数据。通常在一般的城市灭蚊项目中前两项是主要的监测内容。
1.成蚊密度调查方法
(1)住房密度调查:选择一定数量的住房,在白天的时候,一人进入用吸蚊管或电动吸蚊器捕捉房内的成蚊,捉完为止,计算平均每房有多少只蚊虫。一般这种方法适用于淡色库蚊和致倦库蚊的调查。
(2)刺叮率调查:一人坐在室外,暴露小腿吸引蚊虫前来刺叮,在一定时间,一般为0.5 h或1 h内用吸蚊管或电动吸蚊器捕捉小腿上停落的蚊虫,以捕捉的蚊虫数/人· h表示密度。
以这种方法调查淡色库蚊、致倦库蚊、中华按蚊应在日落后1~1.5 h内进行。而调查白纹伊蚊则应在白天进行。
(3)帐诱:制作一顶特殊的蚊帐,顶部80×80cm,底部150×150 cm,高150 cm,离地20 cm撑开,一个人进入帐内,持手电筒和电动吸蚊器捕捉进入蚊帐的蚊虫,计算一定时间内(如0.5 h)进入蚊帐的蚊虫数量。
2.幼虫密度调查方法
(1)百户指数:调查100户居民室内外(离房屋5 m的半径内),检查有蚊虫幼虫或蛹孳生的阳性积水。
百户指数=阳性积水数/检查户数×100
(2)容器指数:调查一定数量的有积水的容器,计算有蚊虫幼虫或蛹孳生的阳性容器积水。
容器指数=阳性积水数/检查有水容器数×100
(3)勺捕法:对大型水体蚊虫孳生的调查,采用勺捕法,如调查孳生在稻田中的中华按蚊和三带喙库蚊。用一个500 ml的长柄水勺,在离岸1 m内,随机在水面上取样。
密度=采到的全部幼虫和蛹数/勺数
(二)效果考核
对于蚊虫防制的效果进行考核,其中密度监测是一个最为重要的指标,通过防制前后密度的变化,可以评价防制工作的成效。其中城市灭蚊达标所采用的密度调查方法,成蚊采用的是刺叮率的方法,主要是在特殊场所如轮胎存放地等监测城市中白纹伊蚊控制的情况,诱蚊30 min,平均每人次诱成蚊数不超过1只。对幼虫采用的方法分别是容器指数和勺捕法,对居民住宅、单位内外环境中各种存水容器和积水中,蚊虫的阳性率不超过3%,对大型水体的考核,勺捕法的阳性率不超过3%。(未完待续)
《卫生害虫管理学》推介主编简介
姜志宽 男,汉族,1953年2月生,江苏省南通市人。1970年12月入伍,1975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昆虫学专业。曾任南京军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所长、研究员。兼任全国爱卫会病媒生物控制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副主任委员兼杀虫药械学组组长、中华预防医学会编辑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常务理事兼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兼医学昆虫专业委员会委员、全国家用卫生杀虫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委员、国家农业部农药登记卫生杀虫剂药效试验项目技术负责人、全军媒介生物防控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医学情报与统计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南京军区健康管理专业委员会学术顾问、江苏省消毒与媒介生物防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江苏省昆虫学会副理事长兼医学昆虫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江苏省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副会长兼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苏州大学出版社南京分社常务副社长、第三军医大学和苏州大学兼职教授、南京医科大学和江西农业大学硕士生导师、《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和《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编委、《医学动物防制》杂志副主编、《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主编等职。
长期从事病媒生物防制研究,获军队和部省级科技进步奖28项,其中二等奖12项,获国家发明专利9项。发表论文150余篇。主编和参与主编出版了《卫生害虫管理学》、《啮齿动物学》、《卫生杀虫药械学研究与应用》、《有害生物管理手册》、《蟑螂防治实用手册》、《有害生物防制及趣谈昆虫》、《医学生物学及控制中文文献索引》、《病媒防控论文英文摘要编写》、《实用英汉疾控医学辞典》、《卫生杀虫剂应用技术》、《有害生物治理》、《消毒杀虫灭鼠技术》、《重要疾病和医学动物防治指南》、《环境有害生物防治》和《空港有害生物治理指南》等19部。制定了《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 滞留喷洒》等国标。编译出版了《最新杜克家庭医疗健康百科全书》和《家庭医学百科全书》。创办《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
1991年被评为南京军区优秀中青年科技干部;1995年获南京军区科技英才奖;1999年、2004年和2014年被中华预防医学会表彰为先进科技工作者;2000年被南京军区联勤部表彰为基层卫生工作先进个人;2002年获全军预防医学奖励基金;2006年获南京军区“十五”全区后勤重大科技成果奖;2010年被总后卫生部表彰为第三届全军优秀医学编辑工作者;2015年获中国健康促进教育与教育协会金牛奖;先后荣立三等功6次;1993年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