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通过三个现场勘察案例来分享红颈薪甲孳生场景。
首先,介绍一下红颈薪甲。
红颈薪甲:体长1-1.2㎜,长倒卵圆形。背面光滑隆起,头胸部赤褐色,有光泽,鞘翅色较暗。复眼小而突出,近圆形,每一复眼约由20个小眼面组成,眼与触角的间距约为复眼直径的1.5倍。触角11节,触角棒3节。前胸背板端部1/5处最宽,宽大于长,近基部1/4处显著内缢。头及前胸通常被覆白色蜡质分泌物;鞘翅长大于前胸背板长的3倍,第5、第6行间隆起,其余行间平坦,每鞘翅有7行刻点。如下图:
成虫和幼虫取食真菌孢子和菌丝。通常栖息于霉变的食物和谷物内以及枯枝落叶下,潮湿的下水口附近、潮湿阴暗位置、受潮的木地板地脚线等处。
其次分享的三个红颈薪甲孳生场景如下:
场景一:仓库木栈板
技术人员接到客户来电反馈,在仓库的木栈板上发现很多小虫子,不知来源,让技术人员到现场帮忙勘察一下,技术人员接到客户的反馈后,赶到现场,对仓库进行勘察,发现仓库的木栈板有有部分受潮发霉现象,木栈板上发现较多活体小虫子,经采样鉴定,该虫为红颈薪甲。如下图:
经与客户沟通了解到,之前因下雨时屋顶漏水,渗透到仓库并造成木栈板潮湿且发霉,在潮湿发霉处的木栈板发现大量红颈薪甲活动,因此,通过以上的排查分析,红颈薪甲的孳生就是由于木栈板潮湿发霉导致。
场景二:包装间墙体
技术员在做例常服务时,发现在包装间布放的粘鼠板上有两张粘鼠板粘到很多小虫子,出于警觉,判断为异常现场,由于该包装间整体密闭性挺好,而且灭蝇灯上未捕获到该虫子,门两侧的粘鼠板上也未捕获到该类虫子,因此初步判断该虫子为内部孳生,为了更好的找到虫子的孳生地,技术员将这两张粘鼠板带回公司,经公司技术部门鉴定,粘鼠板上的虫子为红颈薪甲。如下图:
鉴定出虫子种类后,根据红颈薪甲的习性,对现场进行排查,重点对捕获红颈薪甲最多的两张粘鼠板附近进行勘察,发现在该两张粘鼠板之间靠近墙角的地面处有发现较多红颈薪甲活体和尸体,墙角处有缝隙且有明显发霉现象,墙体有部分贴有不锈钢板,怀疑不锈钢板内孳生,为了更好的确定这个根源,在客户工程部的陪同下,工程部人员对不锈钢板进行拆卸,拆卸后发现不锈钢板包裹的墙体潮湿严重并已发霉,还有少量渗水现象,墙体上发现大量红颈薪甲活动。因此通过以上勘察可以得出红颈薪甲的孳生地就在此处。
场景三:车间夹层(此场景花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才找到红颈薪甲的孳生地)
技术人员接到客户反馈,在车间地面和设备上有发现数只小虫子在活动,要求技术人员尽快赶到现场,技术人员接到客户反馈后第一时间到达车间,车间人员把技术人员带到发现虫子的位置,技术人员采集该虫子样品并经过鉴定为红颈薪甲。如下图:
技术人员对该车间进行排查(包括洗手池、地漏、地面、墙体、机台设备及底部、设备柱脚等处),共收集到几十只红颈薪甲虫体,未找到红颈薪甲孳生地,建议客户对地面做全面清洁,继续观察。第二天又接到客户反馈该车间又有此类虫子活动,技术人员赶赴现场,继续对以上区域进行排查,又未见孳生地,但有发现墙角和设备柱脚有数处有缝隙,且缝隙内有点潮湿现象,怀疑红颈薪甲为缝隙内孳生,遂用透明胶带对以上缝隙临时贴封,观察是否有粘到红颈薪甲。
再过三天,公司技术经理和技术人员一起到客户车间进行查看,发现地面还是有一些红颈薪甲活动,但查看了之前贴的透明胶带,均未粘到红颈薪甲,因此基本上排除非缝隙内孳生,再一次对车间各区域仔细排查,均一无所获,因此我们把排查的重点转移到其它位置,借用梯子登高查看,发现在天花板的灯罩内有发现数只小虫子活动,客户拆卸灯罩,取其虫子样品鉴定也是红颈薪甲,到了此处,终于有点眉目了,将孳生地目标锁定在天花板上,车间的天花板有两个检修口,在借助登高工具,打开检修口,对检修口周边进行检查,发现有较多红颈薪甲活动。遂整个人爬到夹层上(夹层很矮,人要蹲着走)一探究竟,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夹层上的天花板严重发霉,在天花板上、保温棉桥架、线槽内等处均发现大量红颈薪甲活动。真像终于大白。如下图:
结论:当在现场发现异常虫害时,首先需鉴定该虫种类,然后了解其习性,并根据其习性去做现场勘察。现场勘察是一项艰苦且复杂的工作,很多时候并不能很容易或很快就找到孳生点,甚至有多个孳生点。勘察工作需要更全面更仔细更彻底,不放过任何一个可能的机会点,捕捉和分析任何一个发现项,终会有收获。
厦门净邦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李鹏程 《东江通讯》荐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