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108期(2024年4月刊)
【虫害预警】5月进入登革热流行季 7月进入流行高峰 灭蚊防蚊要重视
来源:《中国有害生物防制》   时间:2024-05-04


 

环球时报近日报道蚊媒疾病登革热】


据西班牙媒体《20分钟》报道,拉美地区暴发史上最严重的登革热疫情,仅仅4个月就有近600万人发病,超过2200人死亡,超过2023年总和,多国已发布紧急预警。2024年2月,泛美卫生组织就发布了流行病学警报,警告登革热病例正在快速增加。3月底,该组织再次宣布登革热病例与去年同期相比翻了两倍。截至4月底,已有近600万人发病,超过2200人死亡。据报道,受此次疫情影响最严重的国家是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和乌拉圭,它们占到发病和死亡人数的92%和88.2%。巴西是最早报告病例呈指数增长的国家之一,也是受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目前该国27个州中的11个州已经宣布进入紧急状态,紧随其后的是阿根廷和巴拉圭。与去年同期相比,病例增长率最多的国家是巴拉圭,增加了1761%,其次是阿根廷,增长了511%,巴西则为211%。不仅发病率高,死亡人数也创下历史新高,秘鲁、哥伦比亚、厄瓜多尔等国也相继宣布进入防疫紧急状态。据专家分析,今年厄尔尼诺现象导致气候变暖,蚊虫数量激增,拉美地区大多为发展中国家,公共卫生条件相对不足,也为防控登革热疫情增加了一定难度。

 

5月起,登革热进入流行季

 

转眼马上进入5月,气温即将迅速回升,伊蚊等各类蚊虫也开始增多。由蚊虫传播的传染病(如登革热)传播的风险也随之加大。

 

国家卫健委介绍,每年的5月至11月是登革热的传播流行季,流行高峰是7月至9月。

 

登革热是由登革病毒引起的经伊蚊传播的急性传染病。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热,全身肌肉、骨、关节痛,极度疲乏,皮疹,淋巴结肿大及白细胞减少。

 

当前,全球登革热疫情防控形式十分严峻,疫区主要分布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其中东南亚、西太平洋地区和美洲的流行最为严重。在我国,登革热具有典型的输入性、突发性特征,同时具有传播迅猛、发病率高、人群普遍易感、少数重症病例死亡风险高等特点。

 

国家卫健委提醒:如旅游回国后2周内出现发热症状,请立即到正规医院就医并告知旅游史,避免延误病情导致重症。

 

“花蚊子”是主要传播媒介

 

登革热主要由“患者→伊蚊→其他人”的途径传播。人与人之间一般不会直接传播疾病。

 

我国登革热的传播媒介是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俗称“花蚊子”。

 

1.jpg 

 

白纹伊蚊

白纹伊蚊分布在我国南起海南岛,北至辽宁中南部,西至陕西宝鸡、西藏南部的辽阔地域。

白纹伊蚊与人们的活动时间基本一致,日出前后和日落前是叮咬的高峰时段。

白纹伊蚊幼虫喜好洁净的水,社区内的树洞、石穴、积水轮胎,废弃的碗、盒,存接水的瓶瓶罐罐,丛生植物的叶腋等,都是它们繁衍后代的温床。

 

埃及伊蚊

埃及伊蚊在我国主要分布在海南省沿海市县及火山岩地区、广东省雷州半岛、云南省的边境地区等,尽管分布局限,但它对登革热的传播能力强于白纹伊蚊。

埃及伊蚊除了在早晨和近黄昏时有叮咬高峰外,整个白天都会活跃地吸血。

与白纹伊蚊相比,埃及伊蚊与人类更为“亲近”,是典型的“家蚊”。它们主要栖息在室内外避风阴暗处,如水缸脚、碗柜背后、卧室床底、墙角、蚊帐及庭院内隐蔽处等,悬挂着的有汗渍的黑衣服,更受它们喜爱。

 

登革热患者或隐性感染者被伊蚊叮咬后,病毒在伊蚊体内一般需经8天至10天的增殖后,才可以通过叮咬将病毒传播给人。

我国人群对登革病毒普遍易感,感染后潜伏期一般为1天至14天(多数为5天至9天),但也有部分人不发病(即隐性感染者)。能传播登革病毒的媒介伊蚊在我国分布广泛,病毒输入后有可能会被快速传播。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有4种

 

登革热的典型症状可以归纳为:突发高热+三红征+三痛+皮疹。

突发高热:体温可在24至36小时内升至39或40摄氏度。

三红征:即面、颈、胸部潮红。

三痛:剧烈头痛、全身关节痛、肌肉酸痛。

皮疹:四肢躯干或头面部出现充血性皮疹或点状出血皮疹。

 

两招搞定”花蚊子”

 

1加强环境改造和治理

1.封:封盖水缸,水封下水道砂井,安装防蚊装置,密封有水的器皿。

2.填:填平洼坑、废用水塘、水沟、竹洞、树洞等,防止出现积水。

3.疏:疏通沟渠、岸边淤泥和杂草等。

4.排:排清积水。

5.清:清理塑料薄膜袋、废用瓶罐或易拉罐等易存放垃圾的容器。

 

2重视居家防蚊灭蚊

1.翻盆倒罐,清理住家及周围的各类无用积水。

2.保持住家及周围环境的卫生和整洁,清除各种卫生死角和垃圾

3.人、畜饮用水容器或其他有用的积水容器5~7天彻底换水一次。

4.家中减少种养水生植物,已种养的容器5~7天彻底换水一次。

5.住家及周围的景观水体,可放养观赏鱼或本地种类食蚊鱼。

6.轮胎整齐存于室内或避雨场所,堆室外时要用防雨布严密遮盖。户外废弃轮胎打孔防止存水,难以清除积水的轮胎可用双硫磷、S-烯虫酯等灭杀幼蚊。

7.对于住家周围环境中的植被,可用敏感公共卫生杀虫剂灭杀伊蚊成蚊。

 

此外,前往登革热流行区进行户外活动时,尽量选择浅色的长袖长裤,尽可能使用驱蚊剂或其他驱蚊药物。

 

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登革热尚无特效药物,治疗的重点是控制疼痛、及时补液、预防出血,并尽早防蚊隔离。

 

如不小心感染了登革病毒,也不用过于惊慌。登革热患者一般预后较好,经及时治疗后,基本可以康复,但也有少数重症病例死亡的报道,请大家务必科学防范。


来源:环球时报、苏州健康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