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108期(2024年4月刊)
【专家讲堂】龚震宇:浙江“无四害村”的背景和起源
来源:《中国有害生物防制》   时间:2024-05-04



 

浙江省从2016年开始试点“无四害村”的1.0版——“无蚊村”研究,8年来不断实践,从点及面,从“无蚊村”、“无蝇村”发展到“无蚊蝇村”、“无四害村”(除四害村),现在又在开展无蚊社区和无蚊校园研究。为什么浙江要开展“无四害村”研究呢?“无四害村”建设对以登革热、疟疾等蚊媒传染病防控有哪些启示呢?在新的形势下,有害生物防制公司(PCO)能否抓住机会,转型升级呢?


1  前言

联合国2015 年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目标”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SDGs),其中多项目标与人类健康息息相关。SDGs 要求在 2030年前终结艾滋病、结核病、疟疾和受忽视的热带病的流行,但是,2020年全球发生了本世纪最严重、传播速度最快的传染病大流行----新型冠状病毒感染(新冠)疫情。受到新冠病毒大流行等的影响,目前全球要实现这些目标还有较大差距。


新冠病毒的大流行再次证明了全球健康是一个系统,是一个整体,人-动物-生态系统的健康是相互依存密不可分的,人类健康离不开动物和环境生态系统健康,全球都应当更加关注健康问题,从“同一健康”(One health)的视角认识健康问题,预防新发突发传染病。


作为全球病媒生物传染病控制的关键环节的病媒生物防控策略随着时代的发展在不断调整完善,从“媒介生物综合治理(integrated vector management,IVM)”发展成为“媒介生物的可持续控制(sustainable vector management,SVM)”。


作为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重要目标之一的全球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2 全球病媒生物传染病流行概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全世界新发传染病已有40多种,约75% 是人兽共患病。世界卫生组织(WHO)指出全球80%的人有患一种或多种病媒生物传染病的风险,每年病媒生物传染病死亡人数超过 70万。


全球气候变化使得蚊媒传染病更易于传播。例如,2012-2021 年埃及伊蚊和白纹伊蚊传播登革热病毒的基本传染数分别比 1951-1960 年增加了 11.5% 和 12.0%,美洲和非洲地区高地适宜疟疾传播的时间分别增加了31.3%和11.8% 。


2023年11月30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2023年世界疟疾报告》指出,2022年,全球疟疾发病率和死亡率均略有上升。相比2021年,2022年全球新增500万疟疾病例,总计约2.49亿例;全球疟疾死亡病例为60.8万例,比2019年增加3.2万例。


全球以疟疾、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为代表的病媒生物性传染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由于大多数病媒生物性传染病没有有效疫苗和药物,因此媒介生物防制仍然是控制该类疾病的关键环节。


面对日趋严峻的病媒生物传染病防控形势,2017年5月第70届世界卫生大会虽然通过了“全球病媒控制对策2017-2030”,但是,全球落实对策措施进展滞缓,部分病媒生物传染病还有蔓延趋势。


黄热病是一种易流行的蚊媒疫苗可预防疾病,通过受感染的蚊子(尤其是伊蚊)传播给人类。 伊蚊属蚊子在城市扩散会大大增加传播风险,特别是在人口稠密地区,导致疫情迅速暴发。自2023年初以来,截至2024年2月25日,WHO非洲区域共有13个国家(布基纳法索、喀麦隆、中非共和国、乍得、刚果共和国、科特迪瓦、刚果民主共和国、几内亚、尼日尔、尼日利亚、 南苏丹、多哥和乌干达)发生了黄热病临床诊断和确诊病例,病死率高达11%。 仅南苏丹就报告了61例疑似病例。


在过去二十年中,全球登革热发病率显著增加,构成了重大的公共卫生挑战。据WHO记录,从2000年到2019年,全球报告病例激增了10倍,从50万例增加到520万例。2019年是前所未有的高峰,报告的病例遍布129个国家。


自2023年初以来,持续的传播,加上登革热病例的意外激增,导致全球80多个国家/地区报告了近500万例病例和5000多例登革热相关死亡病例,接近历史新高。


有效的病媒控制是预防和控制登革热病毒的关键。病媒控制活动应针对所有存在人媒接触风险的区域,如住宅、工作场所、学校和医院。WHO推广病媒综合管理,以控制伊蚊物种。病媒综合管理应包括清除潜在的孳生地、减少病媒种群和尽量减少个体暴露。


随着我国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加大了与全球商贸和人员交流,我国病媒生物相关传染病输入及本地传播的风险日益加大,近15年来,虽然防控取得了不少进展,但是仍然存在很多困难和挑战。


浙江“无四害村” 研究的重点就是通过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来控制蚊蝇蟑鼠密度。


 很早以前人类就发现自然环境、动物健康、媒介生物对人类健康具有很大的影响。19 世纪提出 “人兽共患病”概念,人兽共患病(zoonosis)主要由细菌、病毒和寄生虫这三大病原生物引起,有记载的人兽共患病约200种。其中重要的细菌性(含衣原体、立克次体和真菌)有50余种,病毒性有50余种,寄生虫性(含原虫类、吸虫类、线虫类和绦虫类等)60余种,这些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健康和农牧业发展。20 世纪提出了“One Medicine”的概念,认为人类医学和动物医学两个学科应该通用。21 世纪初,急性重症呼吸综合征(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s,SARS)暴发引起全球对公共卫生和重大突发急性传染病的极大关注,兽医学家William Karesh首次提出“同一健康(One Health)”一词,主张在应对人兽共患病时应该将人类、野生动物和家禽等的健康结合起来研究,统一防控。


SARS 和禽流感的暴发促使全球重新考虑整个地球生态系统的健康问题,2008年,国际上正式提出“One World,One Health” 联合战略框架 ,“One Health”成为全球疫情防控的推荐方法。2010 年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Food and Agriculture Organization of the United Nations,FAO) 、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国际兽疫局,World Organization for Animal Health,OIE) 和世界卫生组织(WHO) 正式签署了 “FAO-OIE-WHO”合作协议,呼吁在人类-动物-环境上共担责任、协同推进全球“One Health(同一健康)”行动项目。


 2021年12月,为了在全球进一步推广“同一健康”倡议,促进全球健康可持续发展,OIE 、FAO 和WHO 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ited Nations Environment Programme)正式发布了“同一健康”定义,指出“同一健康”旨在综合、可持续地协调保障人类、动物和环境生态系统的健康 。强调人类、动物(包括家畜家禽和野生动物)以及更广泛的环境生态系统健康既相互依赖又紧密联系,需要呼吁多部门、多学科和社会各阶层共同努力,共同采取措施消除生态系统和人类健康面临的威胁,促进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One Health(同一健康)”是国际上最新的公共卫生理念,指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跨地区协作来预防新发传染病,保障人类健康、动物健康和环境健康。“同一健康”从“人类—动物—环境”健康的整体视角解决复杂健康问题,强调多机构跨学科跨地域的协作交流,是积极构建“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的重要途径;“同一健康”通过统一收集分析人类、动物和环境在疾病防控的综合信息构建传染病综合预防网络。


因此人类传染病,尤其是病媒生物性传染病防控离不开宿主媒介和环境生态系统的综合治理。最新研究表明动物和媒介生物携带和人类疾病密切相关的多种病毒, 可能成为新发突发传染病的重要驱动因素。越来越多的专家认为实施“同一健康”策略应对健康挑战,应坚持预防为主,将被动监测转为主动监测,在多部门协作协同、沟通和协调下,系统开展人类、自然环境和动/植物健康的风险监测和评估,主动干预,落实具体的行动计划,实现人类、动物和自然环境的最佳健康。


“同一健康”理念与我国实施已经72周年的爱国卫生运动策略高度吻合,自1952年中央防疫委员会(后来改称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成立以来,起源于“除四害”、防控传染病的爱国卫生运动通过整治环境、消除媒介和宿主,显著提高了我国人民的健康水平。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经验表明,传染病防控需要爱国卫生运动的理念,时代呼唤传承历史、丰富内涵、创新方式的爱国卫生运动。同时新时代的爱国卫生运动需要不忘初心,发挥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同、专业指导、全社会动员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当前应将落实国办发〔2023〕46号文件《关于推动疾病预防控制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与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改革密切结合起来,传承和进一步创新爱国卫生运动的党委政府领导、部门协同、专业指导、全社会动员参与的联防联控机制,切实贯彻大卫生、大健康理念,发挥环境整治在传染病尤其在病媒生物性传染病防控中的作用。


72年来,通过以“除四害”为代表的爱国卫生运动有效降低了霍乱、伤寒等肠道传染病,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体病、登革热等病媒生物传染病及寄生虫病的传播风险,特别是在SARS、新冠疫情防控中,全社会联防联控和群防群控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爱国卫生运动在1998年洪灾、汶川地震等自然灾害的灾后防疫以及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杭州G20峰会、杭州亚运会等重大活动的保障等方面都作出了重大贡献,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例如浙江省已经实现了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100%全覆盖,依靠国家卫生城市、卫生县城和健康城市创建,城市的媒介生物得到了很好的控制,病媒生物相关传染病大幅度下降,但是广大农村依然是一个薄弱环节,是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发病的高发地区。


农村的”ONE HEALTH”该怎么做?爱国卫生运动怎么深入农村社区?浙江做了一些探索。(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 龚震宇,男,硕士,主任医师


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高级专家。 现任浙江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预防控制所副所长,兼任国家卫生健康标准委员会卫生有害生物防制标准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地方病协会病媒生物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及控制分会常务委员兼学组副组长、国家医学考试中心专家委员会传染病学专业组副组长、杭州医学院传染病预防控制教研室主任等。主要从事传染病和病媒生物防控工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