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世界害虫日创立
每年的6月6日是世界害虫日。首个“世界害虫日”发布大会于2017年6月6日在中国北京“北京饭店”召开。来自世界五大洲的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害虫控制行业领袖、科研精英、社会名流、知名企业代表、媒体记者等共三百余人受邀共同见证了“世界害虫日”的诞生。
因为全球通过蚊虫、蜱、鼠等病媒生物传播的疾病不断增多,如寨卡病毒病、登革热、新型布尼亚病毒病等。为了要实现健康中国的宏伟目标,就必须要控制有害生物,提高生活质量。因此,7年前世界害虫日诞生了。“健康中国,控制害虫;健康世界,控制害虫”。
世界害虫日定于每年的6月6日,旨在引起全球对害虫问题的重视,并通过科普宣传来统一行动,消除病媒生物传播疾病及其危害。2024年世界害虫日的主题是“校园健康与有害生物防制”,口号是“控制有害生物,打造健康校园”。
二、卫生城市、县城和乡镇创建
我国的国家卫生城市、县城和乡镇的创建工作极大地促进了城市和乡镇各类媒介生物孳生环境的治理,确保了鼠、蚊、蝇、蟑螂“四害”的密度达标。2011 年底全国认定浙江省杭州市等 63 个城市(区)为国家卫生城市(区),到 2021 年底达到 438 个,为 2011 年的 6.95 倍。2011 年底全国确认北京市延庆县城等163个乡镇(县城)以及云南省曲靖市罗平县城为国家卫生乡镇(县城),到2021年年底达到3 307个,为 2011 年的 20.16 倍。
新中国成立 75年来,浙江省高度重视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尤其是农村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1956年,舟山沈家门开展灭蚊工作,发动全民参与卫生大扫除一一户户翻缸倒甏除孑孓,家家用板刷洗净板壁 。通过全民轰轰烈烈灭蚊运动,1958年,省卫生厅命名沈家门镇为基本无蚊镇。中央爱卫会授予“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单位”。
早在1956年3月,当时的南浔镇为了促进为除“四害”运动,就在镇区包括周边 2 km 以内的农村开展了“无蝇镇”创建,目标是1957 年后达到无蝇少蚊。经过一年半的努力,南浔镇“无蝇镇”创建初见成效,毛泽东主席看到报道后要求人民日报转载《万人大镇无苍蝇》,把南浔镇“无蝇镇”创建经验推向全国,1957年12月30日,《人民日报》第1版刊登“万人大镇无苍蝇——浙江南浔镇养成人人讲卫生的好风气”,第7版刊登“无蝇镇——吴兴南浔”,在全国掀起了爱国卫生运动的高潮。1958年,中央爱卫会授予南浔“爱国卫生运动先进奖状”。
1958年7月舟山蚂蚁岛基本消灭“四害”,又消灭丝虫病、钩虫病及疟疾,成为全国首个“四无”健康岛。
三、流行性出血热控制
以流行性出血热为代表的鼠传疾病曾经在浙江流行,因此浙江省高度重视农村病媒生物和相关传染病防制工作,很早就开展了监测和调查,1993年起在龙游县农村开展了鼠种群密度调查、流行性出血热带毒率和疫苗免疫效果研究,然后开展了鼠及钩体病监测研究,但是病媒生物监测效率低、工作量大,因为单项监测相互分离,方法各不相同。在国家科技重大专项课题的支持下,2009年起,浙江省在全国率先开展了病媒生物及相关传染病综合监测研究,针对蚊虫及蚊媒传染病、鼠及主要鼠传疾病、蜱及蜱传疾病开展综合监测研究,从组织机构、人员管理、监测方法和内容、 工作量和成效等方面开展了 10 年的探索研究,结果表明开展综合监测是可行的,可以节省大量的人力、财力和物力,值得推广应用。在龙游建立了浙江省鼠传疾病综合监测研究基地。
总结了30余年现场监测经验后,2016年就把鼠及鼠传播疾病综合监测成果首先在5个县(市、区)推广应用,2021年起,全省正式开展蚊虫和鼠携带病原体综合监测。
四、病媒生物监测全面开展
全国2022年也启动了病媒生物生物生态学、抗药性和病原学综合监测项目,可以为病媒生物性传染病多点触发、监测预警服务。
浙江省目前有国家级和省级监测点12 个 ,所有县(市、区)都开展了监测。根据2016 年的浙江省病媒生物监测方案,鼠监测选用夹(笼)夜法或粘鼠板法(室内);蚊选用诱蚊灯法、双层叠帐法、布雷图指数法和勺捕法;蝇选用笼诱法;蜚蠊选用粘捕法;蜱选用体表检蜱法和布旗法;臭虫选用目检法等;加强了监测资料的分析、利用,一年至少开展四次风险评估。
浙江省目前正在开展蚊虫和鼠携带病原体综合监测,在生态学和抗药性监测的基础上,采集蚊虫检测流行性乙型脑炎、登革热、西尼罗河、黄热病和基孔肯雅病毒等;采集鼠类心、肝、脾、肺、肾等样品,同时开展致病性钩端螺旋体、莫氏立克次体、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巴尔通体、恙虫病东方体、土拉弗朗西斯菌和汉坦病毒、大别班达病毒等病原体检测。
五、“无四害村”建设水到渠成
为落实“媒介生物可持续控制的创新理念”和“同一健康”策略,以“美丽乡村,控制害虫,共建共享和美乡村健康环境”建设为目的,浙江率先开展的“无四害村”建设。浙江省“无四害村”建设的基础就是长期以来对病媒生物防制工作的重视和支持,依靠扎实的病媒生物监测和防制基础,为了农村群众的身体健康,为了营造“一个无媒介传播疾病威胁的世界”去创新。浙江省政府实施了21年的“千万工程”造就了万千美丽乡村,是“无四害村”建设的前提和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