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卫生组织与全国爱卫会将共同设立健康城市的奖励机制。这是世界卫生组织首次与一个国家联手建立这样的机制。
当前,我国经济社会正处于快速发展和经济转型时期,城市化、工业化和全球化进程不断加速。这给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提供了便利条件,提高了生活质量,但也带来了比较突出的环境和健康问题,比如环境污染、疾病谱改变、交通拥挤、意外伤害增加、人口老龄化、食品安全事件等。建设健康城市,顺应了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其最终目标是为了实现“健康环境、健康社会、健康人群”。
世界卫生组织(WHO)在20世纪80年代倡导开展了建设健康城市活动,并以此作为一项全球性战略行动。1994年,我国与WHO西太区开展健康城市项目合作,开始了这方面的尝试与探索。北京市东城区、上海市嘉定区、海南省海口市、重庆市渝中区、河北省保定市等被列为项目合作城市(区)。
2007年底,全国爱卫办批准上海市、浙江省杭州市、辽宁省大连市、江苏省常州市和张家港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拉玛依市、北京市东城区和西城区等开展建设健康城市、区(镇)试点工作,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健康城市建设的标准体系和评估体系。
2008年,北京市借奥运会契机,迈开健康城市建设步伐。随后,制定了《健康北京人——全民健康促进十年行动规划》。上海、重庆、唐山、广州、长春等不少城市也开展了健康城市建设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