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傍晚,蚊子飞舞,用灭蚊剂喷、用蚊香熏……最后还是买上一顶蚊帐。这是很多江城市民“斗蚊大战”中的遭遇过程。其实,挂蚊帐是老武汉人度夏习惯。这个习惯在很多家庭消失了,又回来了,并且蚊帐的式样比过去更漂亮。“我们小时候用的蚊帐是棉麻的,老人管那叫‘夏布’,很能挡蚊子,就是太厚了,不透气,”家住汉阳五里新村的李阿姨说,后来蚊帐换成了涤纶的,再往后来,扔到了垃圾堆。
家住武昌安顺新苑的卢先生说,2002年换新房时,考虑到挂蚊帐不美观,加上杀虫剂、灭蚊器、蚊不叮等产品也多,就将蚊帐弃之不用了。
然而这两年,蚊帐又出现在各大商场和超市,还被摆在了显眼位置,价格也翻了好几倍:徐东销品茂一副宫廷风格的蚊帐标价318元;司门口中百仓储内某品牌的塑钢圆顶支架蚊帐做活动时也得198元。
蚊帐流行起来,与房屋开发郊区化、临湖化有关。家住南湖花园的蔡先生被家中的蚊子盯 得“苦不堪言”,蚊子多,灭蚊器根本没用,最后还是挂蚊帐解决的。汉口金银湖的章小姐告诉记者,驱蚊贴、驱蚊圈等灭蚊产品都试过了,最后还是婆婆坚持挂蚊帐,才避免了宝宝被蚊叮的烦恼。
中科院水生所专家表示,蚊子喜欢潮湿之地,水边的蚊子被称为“摇蚊”,叮人后起的包比较大,也比较痒。相对来说,郊区和水边的蚊子比市中心要多一些。
另外,蚊帐从险些被淘汰到重回人们的家居生活,还与其自身的变化有关。多位买蚊帐的居民告诉记者,现在的蚊帐设计得越来越“聪明”,不需要铁架子,更不用打孔,就可以像“蒙古包”一样支起来,放在家中也不嫌土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