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运用风险管理理念,实施科学防控措施,全力以赴应对登革热疫情
来源:中山市疾控中心   时间:2015-08-07

    2015年7月,中山市古镇镇发生了广东省2015年首起登革热暴发疫情。疫情发生后,中山市疾控中心立即启动了应急响应,中心领导班子先后召开了3次专题疫情分析讨论会,部署各项防控措施,坚持技术引领,科学防控,循证决策,有力、有序、有效地开展疫情防控。

    调查疫情感染来源,评估疫情扩散风险

    中山市疾控中心对所有病例的标本进行了登革热病毒鉴定及基因序列测定与比对,结合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判定这是一起由于输入性病例引起的本地疫情暴发,所有的病例为同一感染来源导致集中发病;在疫点范围内的居民及古镇镇各级医疗机构的发热病例进行了广泛的病例搜索及回顾性验证,评估人群的感染状况;对疫点进行了快速蚊媒密度评估;根据各项调查结果,及时组织专家进行了风险评估,结果认为目前仍处于疫情的早期,但如果控制措施不力,仍有向周边地区扩散的风险。

    梳理重点风险点及风险因素,科学精准指导疫情防控

    根据病例居住地址,市疾控中心将疫点划分为核心区、警戒区和监控区,按照疫点不同监控级别确定防控重点;根据疫点的调查结果,列出了天台、沙井等5个重点风险点,分析每个风险点的风险因素,同时提出了详细的风险处置建议,做到合理配置资源,有的放矢,务求实效,更加科学精准地指导疫情防控。

    利用多种监测方法,精细评估措施落实效果

    白纹伊蚊的幼虫和成蚊密度是反映各项防控措施落实效果的最直接指标。疫情发生后,中心立即启动了蚊媒密度的应急监测,除了传统的布雷图指数法(BI)和诱蚊诱卵器法外,还投入了BGS-trap捕蚊器、灭蚊磁场等新型监测设备,首次在省内综合利用BGS-trap捕蚊器法、诱蚊诱卵器法和灭蚊磁场法等不同方法,根据疫点不同的环境特征,每隔50米设立一个监测点,将疫点监测范围网格化,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成蚊种群动态变化,精细评估区域消除蚊虫滋生地和杀灭成蚊的效果,以更好地指导下一步的工作。

    在本次疫情处置中,中心运用风险管理的理念,充分发挥技术优势,做到技术引领,科学、精准、精细地指导疫情防控,通过各项措施的落实,目前古镇的登革热疫情得到初步控制。

 

中山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专家进行伊蚊成蚊密度监测


中山市疾控中心公共卫生专家在讨论监测点部署

  

中山市疾控中心岑永庄主任、汪涛副主任一行到古镇开展登革热疫情督导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