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香港登革热防控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来源:佛山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   时间:2015-09-06

    编者按:香港近十年来每年平均报告登革热病例59例,以输入性病例为主。2014年我省爆发大规模登革热疫情,全省有20个地级市累计报告登革热病例超过45000例,而与我省相邻、人员商贸来往密切的香港全年只报告112例登革热病例,含3例本地病例和109例输入性病例。香港的登革热防控工作是如何做的呢?2015年6月18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在广东省广州市召开了重点省份登革热防控工作现场会,会议邀请了香港卫生防护中心的专家介绍了香港登革热防控经验。虽然我市有一些做法与香港相似,也开始学习引进香港蚊媒监测的做法,但仍存在蚊媒密度监测不够规范和部分监测点数据报送不及时、不客观,不少地方仍有卫生死角和对蚊媒密度超标场所缺乏有力惩罚机制等问题,防控工作的落实情况和效果仍有一定差距。现根据专家介绍的情况,并结合其他收集到的资料,对香港登革热防控工作的主要做法和经验进行整理,供学习参考。

 

香港登革热防控的主要做法和经验

 

     一、成立跨部门合作的登革热防控指挥架构。香港政府高度重视登革热防控工作,由食物及卫生局负责协调民政事务总署、教育局、康乐及文化事务署等政府部门,并带领属下的卫生署、食物环境卫生署和医院管理局等职能部门,开展登革热防控工作。卫生署下属的卫生防护中心负责登革热的流行病学调查、监测、实验室检验等工作,食物环境卫生署负责蚊虫消杀工作,医院管理局下属的公立医院负责登革热患者的治疗工作。另外,香港政府又设立防蚊患督导委员会、登革热跨部门统筹委员会和特别灭蚊专责小组会议等三个跨部门合作机构,从决策、运作及地区协调方面落实登革热防控措施。

    二、城市环境整洁,基本没有卫生死角。一是香港有约10800名的清洁员工开展城市清洁工作,日常保洁到位,环境卫生整洁,且无城乡结合部、城中村等,城市环境整体状况良好。二是香港城市环境卫生方面的法律健全,执法到位,全港每天都有对乱抛垃圾等行为进行的执法行动。三是公众宣传到位,市民有良好的环境卫生意识。非公共区域的业主、家庭均注重环境清理,市民会积极配合卫生防护中心和食物环境卫生署的工作建议并认真做好居家灭蚊和清积水工作。

    三、日常防蚊灭蚊工作到位。香港在蚊媒控制方面投入巨大的人力和物力,有充足的人员队伍、财政经费和法制保障。食物环境卫生署全年都有近2000人的队伍开展日常蚊媒控制,每日巡查辖区灭蚊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孳生地、市民投诉点等迅速开展孳生地清理和成蚊灭杀。同时对蚊媒密度高的区域当场取证,撰写文书提交法庭,根据《公众卫生及市政条例》对业主、当事人或单位进行检控,2014年共执法60多宗,最高罚款2.5万元。对建筑工地的检控,将直接影响承建商今后投标资质,因此建筑工地均重视灭蚊工作。

    四、蚊媒监测与信息通报机制完善。食物环境卫生署在全港设置44个社区(居民小区、医院、学校等)监测点和30个口岸(机场、码头、边境口岸等)监测点,每个点布置55个诱蚊诱卵器。一旦指数超过15%,食环署会把收集到的蚊子样本进行登革热病毒测试; 当指数超过20%,则会由地区工作小组协调各政府部门在监测点周边开展紧急杀灭成蚊及清理孳生地等工作。监测数据通过网站平台即时通报给全港其余20多个行政部门和单位,各片区负责人员跟进相关处理。

    五、疫点处置迅速规范。一旦发现登革热病例,立即应用地理信息系统将病例在电子地图上及时标注出来,明确地显示出患者周围半径100米和半径500米范围内所涉及到的建筑物、小区、集团单位等,以此为依据采取相应的现场调查和处置措施。卫生防护中心迅速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同时通过问卷调查、血液化验、电话热线、健康讲座等措施主动进行病例搜索和宣传工作;食物环境卫生署负责组织杀灭成蚊和清理蚊虫孳生地;公立医院负责将病例收入住院,实施隔离治疗。

    六、风险沟通及时有效。香港每当有登革热病例发生时,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和食物环境卫生署就分别将各自的监测信息、工作内容及向公众的建议及时通过媒体公布。卫生防护中心每周发布新闻稿, 通报最新的登革热病例数字,并呼吁市民时刻注意环境卫生,做好个人防蚊保护措施。另外,公共媒体经常宣传登革热防控公益广告,动员公众积极支持参与登革热防控工作。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