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门日报讯 (记者/周春锋) 昨日(7月24日)上午,我市召开登革热防控工作会议。会议要求,在毗邻的中山市已经发生4例本地登革热病例的情况下,我市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及早进行工作部署;同时要充分利用媒体,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副市长陈佳林出席会议。
据介绍,截至7月23日,全市未出现本地登革热病例。5月开平市发生一例在外国感染发病的输入性病例,患者已康复。与此同时,全省共11个地市报告登革热确诊病例46例,比2014年同期报告132例(按发病时间)相比有所减少,无重症和死亡病例。其中,境外感染输入性病例39例,本地病例7例。
省专家评估认为,全省的发病高峰可能较往年有所提前。由于我市与东南亚等地区商贸旅游往来频繁,气候适宜蚊虫孳生。近期全市各地蚊媒监测结果也显示,部分地区蚊媒密度较高,发生本地感染风险极高;发生多发聚集性疫情的风险为“高”,其中蓬江区、江海区是发病的高风险地区,需要“特别关注”;近期蚊媒密度监测布雷图指数或诱蚊诱卵指数大于20的街道,包括蓬江区的白沙、仓后、堤东、北街和江海区的江南以及新会区会城等部分街道,登革热传播的风险较高。今年6月,市登革热防控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督导也发现防控薄弱环节:如个别地方下水道等卫生基础设施有待完善;社会宣传教育力度还要加大;有些地方开展爱卫活动面不够广和力度不大,居民区有垃圾积存,下水道清理不及时造成积水孳生蚊虫;运用科学方法灭蚊有待改进;建筑工地积水较普遍,有些工地防蚊灭蚊措施落实不够等。
为此,会议指出,各级医疗机构要加强对医务人员登革热诊疗技术的培训,二级以上医院要开展登革热NS1抗原检测;要做好病例隔离和疫点处置工作,一旦发现登革热病例,特别是早期病例,应尽早治疗并做好防蚊隔离;居家隔离的,以病家为中心半径100米之内为疫点,社区每3天要组织开展灭杀伊蚊成蚊和清除伊蚊孳生地工作;加强蚊媒密度监测。定期开展布雷图指数和诱蚊诱卵指数监测,提高监测技术和准确性。一旦发现高风险区域,要立即开展清除滋生地和灭蚊工作等。
陈佳林在会上要求,相关部门要切实提高思想认识,及早进行工作部署;同时,各市(区)要充分利用电视、报纸、微博微信等媒体,深入开展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普及防控知识,提高广大群众的卫生知识水平和防病意识,发动群众自觉配合、主动参与防蚊灭蚊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