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7月27日下午,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柴湾分院应用科学系专家莅临中山,与市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控技术骨干就 “蚊子传播疾病的病媒监测方法”进行学术交流。开展登革热蚊媒监测可掌握登革热媒介伊蚊种类构成、密度、分布、季节变化和长期趋势,为登革热疫情风险评估、预测预警、控制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香港公共卫生专家强调同时应用多种蚊媒监测方法是登革热防控的有力措施。
香港专业教育学院柴湾分院陈子聪讲师向与会人员介绍近年来香港登革热的发病情况,详细介绍了香港现阶段开展的“蚊虫幼虫密度调查”和“成蚊密度调查”两种蚊媒监测方法,并比较了各种监测方法对预测虫媒传播疾病爆发的能力,认为同时应用多种蚊媒监测方法是加强登革热防控的有力措施。
市疾控中心公卫专家介绍综合运用传统和新型蚊媒监测方法先进经验,精细评估登革热措施落实效果。
市疾控中心向香港同行详细介绍我市将传统蚊媒监测和新型监测控制器综合应用的经验。今年登革热疫情发生后,中心启动蚊媒密度应急监测,除了传统的布雷图指数法(BI)和诱蚊诱卵器法外,还投入了BGS-trap捕蚊器、灭蚊磁场等新型监测设备,首次在省内综合利用BGS-trap捕蚊器法、诱蚊诱卵器法和灭蚊磁场法等不同方法,根据疫点不同的环境特征,将疫点监测范围网格化,更加客观真实地反映成蚊种群动态变化,精细评估区域消除蚊虫滋生地和杀灭成蚊的效果,有效指导下一步防控工作。
集思广益,中港双方就蚊媒监测方法展开热烈研讨,博采众长,共同守护两地百姓健康。
双方就中港两地蚊媒监测方法包括诱蚊产卵器法、诱蚊灯法等相关应用展开了热烈讨论,并一致认为在蚊媒监测中应综合运用各种监测方法,更加科学精准地指导疫情防控。
研讨会有助于参会人员充分了解中港两地蚊媒传播疾病的病媒监测方法,为今后双方进一步合作交流奠定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