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佛山市登防办适时调整防控策略,部署做好登革热防控工作
来源:佛山市疾控中心   时间:2015-09-17

    8月24-27日,我市新增2例实验室诊断登革热病例,核酸检测结果血清型分别为登革病毒Ⅲ型和Ⅳ型,其中,登革病毒Ⅳ型病例(输入性)为我市近几年首次发现,上述两种病毒较以往的登革病毒Ⅰ型易引起更重的发病症状。

    据统计,截至8月28日零时,我市今年共报告登革热病例9例,无死亡病例。9例病例中,本地病例3例(南海区2例,禅城区1例),输入病例6例(输入地为马来西亚和印度尼西亚各2例,巴基斯坦和柬埔寨各1例)。按地区统计,南海区5例,禅城和顺德区各2例。

    每年的9、10月份是我市登革热疫情的高峰期,疫情防控形势不容忽视。为做好下一阶段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市防控登革热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以下简称市登防办)于日前召开登革热防控专家研讨会,根据专家组建议及防控形势的变化,调整了防控策略:

    一是推行灭蚊周记制度。着力在公共区域、单位大院、学校、工厂企业、建筑工地和居民小区等推行灭蚊周记制度,及时发现和清理蚊虫孳生地。

    二是实行蚊媒密度监测周报告制度。从9月份开始,实行蚊媒密度监测周报告制度,将蚊媒密度监测从每两周报告一次提高到每周报告。市登防办将向有关媒体通报蚊媒密度高的地区或单位。

    三是强化“插黑旗”警示制度。研究调整去年实行的“插黑旗”警示制度,进一步充分发挥该制度的警示作用,推动区、镇(街道)、村(居委)登革热防控措施的落实。

     同时,市登防办要求各区要及时规范处置疫点,进一步落实疫点蚊媒控制措施,对登革热病人坚持实行隔离治疗,确保疫情不发生传播扩散。市登防办将强化检查督导,对防控工作落实不到位导致蚊媒密度居高不下或疫情蔓延扩散的单位会予以通报批评。

  知识链接:

一、全球登革热疫情概况

    根据WHO通报,截至8月12日,今年全球以巴西报告登革热病例数最多,累计报告1319957例。东南亚国家中,马来西亚累计报告70680例;泰国累计报告48358例;菲律宾累计报告40593例;越南累计报告21154例;新加坡累计报告5422例;柬埔寨累计报告4674例;老挝累计报告743例。南半球:澳大利亚累计报告1178例。

 二、全省疫情情况

    按审核日期统计,截至8月25日零时,广东省13个地市共报告66例登革热病例(有2例为2014年发病2015年审核)。2015年发病的64例病例中,输入病例49例,本地病例15例(中山9例,广州3例,佛山2例,潮州1例);病例分布在:广州20例(3例本地),深圳16例,中山10例(9例本地),佛山7例(2例本地),潮州3例(1例本地)和韶关2例,东莞、清远、汕尾、湛江、江门、珠海各1例。无死亡病例发生。  

 三、名词解释 

  我市推行建立每周蚊媒检查处理登记制度

    为指导各单位(各类场所和村居社区)的防蚊灭蚊工作,预防登革热,市防控登革热应急指挥部办公室于8月25日印发了《关于建立每周蚊媒检查处理登记制度的通知》,要求各区、各有关部门要负责灭蚊周记制度的落实。每周蚊媒检查处理登记制度的具体内容是在登革热流行期间,各单位由专人负责对单位范围内、辖区公共外环境各类可能的蚊患孳生地进行巡查,发现积水和蚊子孳生地及时处理并进行登记,每周一次。我市登革热主要的传播媒介白纹伊蚊的生长周期一般为7天,需要坚持每周落实检查处理工作才能确保防蚊灭蚊效果。每周蚊媒检查处理登记制度的落实情况将作为我市今后登革热防控督导的一项重要内容。

四、市防控登革热应急指挥部办公室提醒

    我市即将进入登革热疫情的高发期,市防控登革热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在此提醒广大市民,要保持室内外环境卫生整洁,勤清积水灭蚊虫,预防登革热;去登革热高发的国家或地区旅游时,一定要做好防蚊措施,回国后如果出现发热症状,要及时到医院就医。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