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宁波大榭国检:构筑病媒生物监测新样本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7-08-21

近年来,宁波大榭检验检疫局依托国际卫生港口的优势资源,将监测点、实验室、标本馆一一串联,形成闭环管理,逐渐摸索出一套病媒生物监测的新常态,为“健康中国2030”提供了一份“大榭样本”。

口岸病媒生物监测对象包括鼠形动物及体表寄生虫、蚊、蝇、蜚蠊四大类。监测点的选定,既要考虑环境卫生条件的代表性,又要兼顾地貌生存环境特点,要求十分苛刻。经过一番慎重遴选,大榭检验检疫局在口岸区域及周边400米范围内分别选有代表性的生境设置各类监测点69个, 对鼠、蚊、蝇、蜚蠊等病媒生物的构成、密度分布、季节消长等情况进行常年监测,并根据监测结果,开展病媒生物的控制。

定点、定时、定人、定方法、定诱饵,这是野外病媒生物监测的原则和要求,因此监测不仅是个技术活儿,还需要坚持不懈的精神。“鼠类监测的要求是晚放晨收,而蝇类监测要求晨放晚收,所以起早贪黑是常态,冬天早晚的寒风刺骨,夏天野外的蚊虫叮咬,是家常便饭。”已经从事病媒生物监测10年的王勇体会颇深,“特别是夏天的时候,天气很不稳定,说变就变。有时候放了一晚上的鼠夹,早上突然下场大雨,那么前一晚布置的鼠夹就损失惨重,只好次日重头再来,很容易让人气馁,所以我们的队员能坚持这么多年真的挺不容易的。”

历经长年累月的坚守,2012年至2016年五年间,队员们在69个监测点内共采集到近6000只各类病媒生物,全部送往大榭检验检疫局公共卫生实验室进行种类鉴定和病原体检测。

据了解,大榭检验检疫局公共卫生实验室除能够对鼠、蚊、蝇、蜚蠊、蚤、蜱等常见种类进行种类鉴定外,还可以开展鼠类流行性出血热等病原体检测项目。

走进不大的实验室,检测人员正埋头一丝不苟地观察显微镜下的蚊虫样品,左手不时调整镜头和光圈,右手同时做好记录。很难想象,在这样一个小房间内,实验人员承担了大榭口岸全部的病媒生物的鉴定与病原体检测工作,此外还承担了全宁波口岸鼠类病原体检测以及宁波检验检疫系统内江浙沪甬媒介监测鼠类病原体检测工作。这么繁杂多样的样品,都需要通过显微镜逐一鉴定,没有一双犀利的眼镜根本做不到。

除此之外,该实验室不断开展技术创新,近年来自主研发了多种检测技术。2013年,研发的“汉坦病毒群的简并RT-PCR检测试剂及试剂盒”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该发明可以检测国内外流行的汉坦型和汉城型病毒,对我国口岸生物安全快速检测和监控工作具有重要意义。2015年,研发的“一种检测沙粒病毒科病毒的简并引物及RT-PCR检测方法”再次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

此外,实验室还建立了COI和Cytb两个基因的DNA条形码,可以用于蚊、蝇以及鼠类等病媒生物的种类鉴定。2014年,实验室利用DNA条形码将截获的鼠类残骸鉴定为板齿鼠,该鼠种也是浙江省口岸首次截获。2016年,利用DNA条形码技术,对口岸截获的蚊虫样品进行分析,鉴定为grossbecki伊蚊,该蚊种属于稀有品种,在国内尚属首次截获。2016年,受新疆阿拉山口局委托,实验室对该局采集的疑似汉坦病毒阳性样品进行复测,确定为图拉病毒,为国内首次检出。

尽管DNA条码技术等高科技已经在大榭检验检疫局实验室广泛应用,但谈起实验室内最费时费力却也最有技术含量的一道程序,实验室负责人胡群却认为是将捕获的病媒生物制作成标本。标本制作对科研与教学都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一些稀有的病媒生物,往往捕获的就只有一只,要把这个孤本制作成漂亮的标本,没有多年的功力可是办不到的。

经过多年的积累,实验室内的标本日渐增多,原有小小的标本室已不能满足于日常需求。2016年,大榭检验检疫局以大榭港区国际卫生港口复核为契机,积极筹划建设国门安全样品标本馆,其中馆内很大一部分内容属于病媒生物标本展示。经过检验检疫人员搜集、整理、制作而成的鼠、蚊、蝇、蜚蠊四类病媒生物的标本,配上彩色图片以及详细的文字说明,有序而又精美得呈现在人们的眼前。2017年6月,样品标本馆迎来了第一批客人,大榭小学的小朋友们的脚步停留在标本区,驻足观看,兴致盎然。

小小的标本馆,馆藏来自于十余年如一日的积累和收藏,集科学性、实践性、创新性、多样性、观赏性于一体,展示了检验检疫工作尤其是病媒生物监测方面的成果,为有效防止外来病媒生物的传入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同时,也可以作为一个科普基地,让社会各界走进检验检疫,了解检验检疫。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