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特点:
1、经过全国企业能力等级评定的PCO公司明显优于未经评定公司;
2、有资质的公司中,能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公司优于未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公司;
3、未持续改进质量管理体系的公司中:有系统培训的公司优于无系统培训的公司。
二、PCO公司创卫服务存在的主要问题和产生的后果
1、 PCO公司对参与创卫服务的技术人员的专项培训普遍缺乏。
缺乏: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治的标准,标准化的现场操作专业的系统化培训,结果:PCO企业无法为爱卫部门提供优质灭害服务。
2、许多 PCO公司规模设施、管理水平、人员素质、技术含量和服务质量水平较低,结果:服务结果不符合创建卫生城市的要求。
创建卫生城市需要的是:拥有较好的装备和技术,品牌,对政府服务项目竞争中具有较强的竞争力的PCO企业。(简单的说:就是有资质的企业!)但目前现状是:有较多的缺乏现代化管理理念,管理水平较低,器械装备简陋,技术含量较低,员工整体素质不高的PCO企业参与创建卫生城市的服务,导致了服务质量难以保障的乱象频发。
3 、PCO企业缺乏快速建立科学合理的项目技术规范的能力。服务政府创卫项目依赖化学药品现象严重。
目前PCO企业普遍都具备一套简单的安全、高效、合理操作、监测的技术规范系统。但由于创卫项目现场复杂多样,从业技术人员施工时经常出现:现场无技术支持,方法无章可循、施工束手无措的现象。常见的解决方法就是简单的采用加大杀灭药物用量和施药次数以取得防治效果。
三、建议
PCO如何解决这些突出的问题,以解决创卫病媒生物防治达标问题,从而能让创建的城市病媒生物防治项目脱颖而出呢?值得多方去思考!由于缺乏全国多年创建或巩固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制成功经验的持续大数据支持。导致:无论是需求方还是供应方,核心思路和程序化的工作模式尚未完全清晰。对此,提出如下几点建议:
(1)加强对爱卫办和PCO企业对创建卫生城市“病媒生物防治”项目标准要求进行统一化培训制度和考核制度。应该尽快建立并前移实施!解决创建城市爱卫办和PCO企业不懂或误解标准的突出问题。例如:要统一解决在创建卫生城市的涉及病媒生物的“重点场所”中的相当部分的场所,是必须由PCO专业服务才能确保达标的,自行防治是无法达标的问题!
(2)建立PCO企业参与创建卫生城市的基础条件准入制,以确保爱卫办能选入优秀的PCO企业参与服务。如:团体资质、ISO认证、危化品资质等。防止无序进入和无序竞争!导致服务质量无法保证!
(3)参与创建的PCO企业务必建立更加完善的、可执行的符合创建卫生城市标准要求的、全面的企业服务规范和技术规范。——准入和参与的关键要素。服务前期必须经过考核通过。
提示:PCO公司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培训的重要性
没有经常性的公司质量管理手册、技术程序文件内部培训和更新,技术员与客户的沟通必然不顺畅!很难主导防治方案实施!所以,PCO必修的质量管理手册、技术程序文件培训,是提高公司竞争力的当务之急:
1. 企业形象宣传、招投标商务技巧的培训。
2.公司管理制度培训。
3.病媒生物基础知识培训。
4.防治政策法规培训。
5.防治安全施工培训。
6.技术规范和作业施工的流程。
7.掌握各种规范的药剂施放技术。
(4)设立第三方评估机制,将有利于PCO企业在创卫服务中规范地执行国家病媒生物控制标准。
GB/T23770-——GB/T23773-2011病媒生物密度控制水平(鼠、蚊、蝇、蜚蠊), GB/T 23795—— GB/T23798-2009 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鼠、蚊、蝇、蜚蠊)(本文摘选自2019年亚大区会议(深圳)公开课报告PPT整理)
作者简介
冯向阳,男, 1991年毕业于广西农学院生物学专业,2010年毕业于广西大学在职研究生生物学专业。1991年至今在广西壮族自治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媒介科工作,现任消杀与媒介科副科长。现任卫生部病媒生物控制标准委员会委员;农业部农药登记药效试验广西区技术负责人;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华卫生杀虫药械杂志》编委;广西昆虫学会常务理事,卫生昆虫学组组长。学术方面: “苏芸金杆菌与化学杀虫剂混配” 获广西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广西毒鼠强中毒防治”获中华科技进步三等奖;论文方面历年来共发表学术论文30多篇,“应用氯氰菊酯和B.t.i混配杀虫剂现场防制城市蚊幼虫的效果评价”; “ 广西隆林县家鼠型鼠疫爆发流行期媒介蚤种群分布特征的调查”;“ 德国小蠊对7种杀虫剂的抗性调查”;“ 抗凝血灭鼠剂低浓度混配现场防治家鼠的效果研究”等十多篇学术论文在国内核心科技期刊发表;参与“《病媒生物密度监测方法 蜚蠊》国家标准GB/T23795-2009”制定;目前负责“《病媒生物综合管理技术规范 环境治理 蚊虫》国家标准”的主要起草。工作研究方向和工作经历:一直致力于媒介生物现场防制技术研究、媒介生物性传染病应急化学控制技术的研究。多次参加自治区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处理,2003非典、汶川地震等大型卫生救援行动。获得自治区人民政府颁发的“一号病”疫情处理先进个人;自治区防治非典型肺炎先进个人、自治区卫生厅抗震救灾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