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拟步甲科】
形态:体长3-4mm,赤褐色至深褐色,触角11节,末端3节膨大。复眼相聚较近,约1个多复眼宽。
习性:34℃和72%相对湿度时一生22天,对低温敏感,温暖时能飞。
食性:为粮油储藏期害虫,常在面粉厂大量发生,食性杂。
形态:体长3-4mm,赤褐色有光泽,触角端3节非锤状。复眼相聚较宽,约3个复眼宽。
习性:34℃和72%相对湿度时一生26天,对低温不敏感,很少能飞。
食性:为粮油储藏期害虫,食性杂。
形态:触角11节,体长5.5-7mm,体宽2.5-3.2mm,黑色无毛有光泽
习性:一年发生1-3代,以成虫或幼虫越冬,喜欢阴暗潮湿
食性:为粮油储藏期害虫,为害潮湿而水分含量较高的粮食、粉类、糠麸、饼屑等
形态:体长12-16mm,体略宽短,深褐色有光泽。触角11节,第3节短于第1节与第2节之和。头密布刻点,鞘翅各有9条刻点行。
习性:好动趋光,昼夜活动,20-30℃时一生约110-133天;喜群居,性喜暗光,黄昏后或活动较盛。
食性:为粮油储藏期害虫,喜食潮湿腐败粮食。
又称米拟步甲
形态:体长14-18mm,黑褐色有光泽。触角11节。前胸背板长宽约相等,表面密布刻点,鞘翅各有9条刻点行。
习性:喜夜间活动
食性:为粮油储藏期害虫
【窃蠹科】
形态:体长2-3mm,卵圆形,红褐色。密被倒伏状淡色茸毛。触角淡黄色,11节,第4-10节锯齿状。前胸背板半圆形,后缘与鞘翅等宽。鞘翅上散布小刻点,刻点不成行。
习性:20-25℃和70%相对湿度时,雄虫寿命43天,雌虫18-46天;在50℃下24h可杀死各期虫态。
一年发生3 一6代,一般以幼虫越冬。在温度30 ℃ 和相对湿度70%的最适条件下,完成其一代约需24天,其中卵期约6天,幼虫期约13天、蛹期约5 夭。
成虫有假死性,飞翔能力强,喜昏暗,常在黄昏或阴天飞出仓外。成虫虽不吃食物,但一般可存活2 一3 周。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均有分布。
食性:为烟草储藏期害虫,食性杂,为害烟叶、茶叶、咖啡豆以及各类粮食、豆类极其制品。
形态:体长1.7一3.4mm。黄褐色至深栗色,密生倒伏状毛和稀疏的直立状毛。触角11节,末三节扁平膨大形成触角棒,3个棒节长之和等于其余8节的总长。前胸背板隆起,正面观近三角形,与鞘翅等宽,最宽处位干基部。鞘翅肩胛突出,有明显的刻点行。
习性:20-25℃和60-70%相对湿度时,繁殖力最强,成虫趋光、擅飞,喜欢在坚硬食物上蛀孔,耐干性强。1 年发生2 一3 代,在温暖的地区每年可发生4 代或者更多的代数,以幼虫越冬。在温度24 ℃ 和相对湿度较低的条件下,完成其一代约需70 天。
成虫和幼虫喜在坚硬的食物上蛀蚀。每—雌虫可产卵50 多粒,约经1 周卵孵化为幼虫。在粉屑中,幼虫常结缀粉屑而形小团;在薯干及中药材中则蛀蚀成隧道。随着幼虫的生长发育,蛀蚀的隧道逐渐扩大并在其中化蛹,直至羽化为成虫。
药材甲的耐干能力很强,因而可在薯干以及党参、当归等中药材中生长并繁殖。成虫善飞,我国大部分省市区均有分布。
食性:为中药材储藏期害虫,为害动植物药材、粮食及其制品、香料、木料、纤维等,穿透能力强。
【象甲科】
形态:体长2-3mm左右,赤褐色至黑褐色,有光泽。前胸刻点圆形,分部较密,鞘翅上有黄纹2对,后翅发达。
习性:适温30-33℃,喜高温;具有群集、喜潮湿、趋光等特性
食性:为粮油储藏期害虫,为害多种粮油产品、干果、药材、纸张和农副产品等
形态:体长2.3-3.5mm,浓赤褐色有光泽。前胸刻点椭圆形,分部较稀,鞘翅上缺斑纹,后翅退化。
习性:21℃和80%相对湿度时,卵期5天,幼虫期8天,蛹期8天,成虫7-8月。
食性:为粮油储藏期害虫,为害多种粮油产品、干果、药材、纸张和农副产品等。
【长蠹科】
形态:体长2.5-3mm,浓赤褐色,略有光泽。触角10节,球杆部3节均向内侧扩大。
习性:34℃和75%相对湿度时,从卵至成虫羽化需28-33天;大量繁殖可引起储藏物发热;趋温趋光,能飞,耐干耐热性很强,不耐低温。
食性:为粮油储藏期害虫,食性杂,为害谷类、面粉类、豆类、淀粉、干果、竹、木材等。
【豆象科】
形态:体长2-3mm左右,头部密布小刻点,体色多变,分为暗色型和明色型。雄虫触角短栉齿状,雌虫触角锯齿状。
习性:适温29.5-32.5℃,适湿68-95%;50℃时成虫经5min死亡。
食性:为粮油储藏期害虫,是豆类的重要害虫,幼虫蛀食各种豆类,以绿豆和赤豆受害最严重。
【皮蠹科】
形态:体长2-3mm,长椭圆形,红褐色、暗褐或黑褐色,密生细毛。鞘翅有2-3条暗黄色较宽的横带。
习性:最适温度32-38℃,耐寒耐热力较强,天敌为赫氏蒲螨(Pyemotes herfsi)。
食性:为动物性食品及干菜干果类储藏期害虫,严重为害储藏谷物、豆类、油料、花生仁、麦芽、干果、鱼粉、奶粉等。
形态:体长5.5-10mm,黑褐色至墨色有光泽,头部两侧及大部分额区密被白毛。
习性:卵和幼虫的发育适温分别35℃和30℃,相对湿度90%;幼虫喜潮湿阴暗,成虫能短距离飞行有假死性。
食性:为动物性食品及干菜干果类储藏期害虫,为害蛋白质含量较高的动物性物质,如肉类及鱼类加工品、动物性药材、粮食及其加工品。
【露尾甲科】
形态:体长2.0-3.5mm,长圆形,亮黑褐色。
习性:每年6-10月高发,25-28℃时一生约50-59天,成虫活泼,飞翔能力强,有群集、假死和趋光习性。适温22.5-25℃和70%相对湿度。在土内化蛹,也可在饲料或腐烂食物内繁殖。
食性:取食含水量较高的食物。为粮油储藏期害虫,为害大米、小米、玉米、花生、面粉、糠、干果、可可和椰干等。
隐跗郭公甲科
形态:体长3.7-7mm,蓝绿金属光泽,触角柄部和足赤色。背面疏生暗褐色刚毛。第4跗节微小,前胸背板有明显侧隆线。
习性:华南地区每年发生4-6代,在寒冷地区以幼虫越冬。适温32-35℃,适湿85%-100%,食物蛋白质含量越高,幼虫发育越快,雌虫产卵越多。
食性:为动物性食品及干菜干果类储藏期害虫,为害熏肉、火腿、干酪、干蛋黄等
【防制方法】
# 清洁。包括仓储环境、仓储物、包装材料、运输器械、加工工具等整个流通环节;
# 物理防制。信息素监测、扦插诱捕器、离心撞击、抗虫粮袋、高温杀虫(用红外加热器将室温加热至60-70℃,保持12小时)、低温杀虫(粮堆内部温度控制在4℃可抑制虫害繁殖)、控制储藏环境的相对湿度、臭氧杀虫、气调防制等方法;
# 化学防制。针对仓库墙体缝隙进行面状或线型的喷洒;熏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