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为认真贯彻新一届全国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全体委员会议精神,确保5.12地震大灾之后无大疫,切实做好各项灾后爱国卫生防病工作,及时有效地应对可能发生的疫情,确保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爱国卫生管理条例》要求,制定本实施方案。</p><p> <strong>一、指导思想<br /></strong> 地震灾后,爱国卫生工作按照“政府组织、地方负责、部门协调、群众动手、科学治理、社会监督、分类指导”的工作方针,加强政府领导,部门相互配合,宣传和强化社会卫生意识,动员和组织社会各界力量和广大人民群众,自己动手,采取有效措施,改善灾区群众生存生活环境,控制和消除健康危害因素,预防疫病发生和流行,提高人民群众健康水平。</p><p> <strong>二、工作要求</strong> <br /> (一)立即开展环境卫生综合整治。灾后在人员抢救告一段落后,迅速组织人力和机械彻底清除灾后废墟的垃圾、残土,清除和无害化处理易腐败物(尸)体(可用5%来苏或0.5%过氧乙酸溶液喷雾或清洗后焚化。无焚化设施地区,应在尸体上下及两侧撒布新鲜石灰(每具约30公斤),然后用布抱紧,选择远离水源、地势高处1米以下深埋),清理废弃杂物、生活垃圾等白色污染统一掩埋,搞好人畜排泄物无害化处理和厕所卫生保洁,清理路沟边渠,消除污水坑塘,清扫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室内外卫生,对城乡环境卫生进行大清理、大扫除,消除卫生死角。环境消毒可按5000mg/L有效氯浓度标准配置消毒液,用以消毒地面、物表、墙面,每平方米喷洒100-200ml。<br /> (二)尽快进行病媒生物防制。爱卫办要尽快组织疾控中心发动群众,科学指导,大力开展病媒生物孳生地整治和灭鼠、消杀蚊蝇工作。开展针对群众参与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培训,传授灭鼠基本技能、专业技能和个人防护知识,对倒塌建筑、滑坡地区、空旷广场、餐饮单位、公共绿地、施工现场、地沟边渠、农户庭院和村屯周边等作为灭鼠和消杀蚊蝇的重点部位,因地制宜,采取投药、器械、消杀和环境治理的综合措施切实降低鼠与蚊蝇密度,防止病媒生物媒介传染病发生与流行。药物灭鼠可采用磷化铝鼠洞投入毒气灭鼠,每洞3-5粒,立即堵紧洞口。烟剂灭鼠每洞投入20-30g。溴敌隆、大隆、杀它仗等慢性鼠药可采用间断投饵法灭鼠。灭蚊、灭蝇可采用溴氰菊酯和敌敌畏滞留喷洒(敌敌畏0.2%溶液,每立方米0.3ml,溴氰菊酯按说明使用)。<br /> (三)加强对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的卫生监督监测和消毒工作。重点加强对重灾区水源的卫生检测,强化消毒措施,实施饮水水源水净化加氯消毒。水源遭破坏的地方要及时修复饮水设施,临时饮用水要采取沙床过滤、漂白精净化消毒(每100斤水使用1片灭菌片充分融化搅拌)、煮开饮用的应急处理措施,保障饮用水卫生安全。灾后食品卫生监督,重点是加大对流动摊点和地下食品加工窝点的打击力度,防止死猪肉、死家禽肉和易变质的食品和食品原料流入餐馆,及时消除各种食品卫生安全隐患。<br /> (四)加大基本卫生知识和相关传染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力度。各类新闻媒体和健康教育机构要尽快开辟健康教育专栏,制作宣传片、宣传单、宣传画和小折页,普及卫生防病知识,摒弃不良陋习,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大力倡导不喝生水,不吃不洁食品,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提倡洗净手、喝开水、吃熟食、勤通风、晒衣被,科学文明的生活方式。各医疗卫生工作队要有针对性地向广大群众、伤病员及其家属宣传以预防夏季肠道传染病和病媒生物媒介传染病为重点的卫生防病知识。同时,开展心理减压辅导,建立战胜伤痛,勇于面对灾害现实,奋发图强重建家园的坚定信念。<br /> (五)坚决贯彻救灾防病应急预案。根据《全国救灾防病预案》的规定要求,围绕灾后卫生防病和医疗救护的需要,坚决贯彻灾后卫生防病应急预案(或工作方案),明确各部门在灾后卫生防病中的职责,确保一旦疫情发生后,能够及时、科学、规范、有序的开展卫生防病和医疗救护工作。发生传染病疫情时,要按“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的原则,积极处理疫情,对疫点进行严格消毒处理,密切关注动态,及时了解灾情、伤情、疫情、病情等信息。严格执行网络报告程序,提高疫情报告的及时性和准确性。</p><p> <strong>三、保障措施<br /></strong> (一)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灾后爱国卫生工作,是认真落实中央和国务院领导抓好救灾防病工作要求的具体体现。各级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结合本地区救灾实践制定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明确目标,分解任务,狠抓落实。<br /> (二)广泛动员,全民参与,领导带头,军民共建。要通过集中整治活动,提高群众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水平;要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改变灾区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并为灾后重建奠定基础;领导机关、领导干部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带领群众积极投入到活动中去,打好环境整治、卫生防病和健康教育的突击战,以灾后无大疫和良好科学的工作状态为灾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做出贡献。<br /> (三)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密切配合,统一行动。灾后爱国卫生工作目的性强,涉及多部门合作。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认真履行职责,做好本部门承担的工作,同时要加强协调配合,及时沟通信息,交流工作情况,建立起良好的工作通报制度。</p><p> <strong>四、监督检查</strong><br /> 为完成好灾后爱国卫生防病工作,各地要尽快建立公开受理电话,认真接待群众关于环境卫生、专业卫生和除四害等方面的投诉,并督促相关部门认真及时加以解决。各级新闻单位要开办专题节目,做好舆论监督和工作情况的跟踪报道,要广泛宣传好经验、好做法;对环境卫生脏乱差状况严重和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不力,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出现问题的地区和案例进行曝光。爱卫会根据政府的统一部署组织专项督导检查,并对各地工作开展情况予以通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