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114期(2025年4月)
【虫害预警】“会飞的硫酸”隐翅虫的危害及防控方法
来源:《中国有害生物防制》   时间:2025-04-28



 

隐翅虫(尤其是毒隐翅虫属)是一类具有潜在危害的昆虫,其体液含有强酸性毒素(如隐翅虫素),接触人体皮肤后可能引发严重的皮炎。以下是其危害及防控方法:


 隐翅虫1.jpg


一、隐翅虫的危害


1. 皮肤炎症(隐翅虫皮炎)

   原因:虫体被拍打或压碎后,毒素释放到皮肤上,引发局部灼伤、溃烂。  

   症状:  

   接触部位出现红斑、水疱、脓疱,呈条状或片状分布。  

   伴随灼痛、瘙痒,严重者可留下色素沉着或浅疤痕。  

   若毒素进入眼睛,可能引起结膜炎甚至暂时性失明。  


 隐翅虫2.jpg

2. 继发感染风险

  抓挠破损皮肤可能导致细菌感染,加重病情。

 

3. 心理影响

  密集出现的隐翅虫可能引发恐慌,尤其是儿童或过敏体质者。

 

二、隐翅虫的防控方法

 

1. 预防措施

环境治理:  

清除杂草、垃圾、腐烂植物,减少隐翅虫栖息地。  

夜间关窗或使用纱窗(隐翅虫有趋光性,易被灯光吸引)。  

避免在草丛、树林等潮湿区域长时间停留。  

 

物理防护:  

睡觉时使用蚊帐,户外活动穿长袖衣裤。  

遇到虫体落在皮肤上时,轻轻吹走或抖落,切勿拍打。  

 

化学防制:  

必要时在室内喷洒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需注意安全,避免儿童接触)。  

在虫害高发区,可登陆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官网www.cpca.cn请专业有害生物防制服务企业或者单位处理。

 

2. 应急处理

皮肤接触后:  

  1. 立即用大量清水或肥皂水冲洗接触部位,减少毒素残留。  

  2. 局部涂抹炉甘石洗剂或弱效激素药膏(如氢化可的松)缓解症状。  

  3. 若出现大面积水疱、溃烂或发热,需及时就医。  

 

眼睛接触:  

  用生理盐水或清水冲洗眼睛至少15分钟,并尽快就医。

 

3. 注意事项

避免自行挑破水疱,防止感染。  

民间偏方(如敷牙膏、酱油等)可能加重刺激,不建议使用。  

 

三、易混淆物种识别

隐翅虫外形类似蚂蚁,但身体呈黑红相间(部分种类),头部较小,翅膀短且不覆盖腹部。若不确定虫种,可通过拍照咨询专业人士。


隐翅虫3.jpg


  四、如何避免被隐翅虫叮咬

保持室内清洁,减少杂草和垃圾堆积,以减少隐翅虫的栖息地。

在夜晚使用灯光时,尽量使用窗帘或百叶窗遮挡光源,以减少对隐翅虫的吸引。

如果发现隐翅虫在室内飞舞,不要用手直接拍打或捏碎,以免毒液溅出。可以使用胶带粘住或用纸巾轻轻捉住后扔掉。

外出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以减少皮肤与隐翅虫接触机会。

 

通过环境管理、正确防护和及时处理,可有效降低隐翅虫的危害。若居住区域虫害频发,建议联合社区进行统一防制。(文/丘柳玉)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