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全球登革热疫情大爆发。从全球数据看,2024年感染人数及致死人数都有显著增长,尤其在东南亚地区。
深圳是我国南方沿海的一线口岸城市,属亚热带气候,全年雨量充沛,全市范围内均有白纹伊蚊分布,从消长规律看,雨季会带来白纹伊蚊的数量快速攀升。深圳口岸人流量大、国际交流频繁、输入性风险高,使深圳具备了形成登革热输入性病例乃至本地病例增加自然条件。
2023年和2024年,深圳市的本地登革热发生多与建筑工地环境有着相关性。这与建筑工地人员密集、流动性大等因素相关。而且建筑工地环境治理相对薄弱,积水容器和管道井、基坑等隐蔽蚊虫孳生地多,以及白纹伊蚊的密度偏高,一旦周边出现登革热病例,就很容易通过蚊虫叮咬在区域内迅速的传播和流行。
结合对2024年深圳市贝康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一起“大型工地登革热应急处置项目”的复盘,分享应急处置经验。
该疫点为位于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为大型会议中心及配套酒店的建筑工地,建筑地上22层,建筑面积约15万平方米。首例登革热病例于7月27日报告,这里成为2024年深圳首个登革热疫点。
这个工地所处的地块为政府储备用地,缺乏有效的市政性质的日常病媒防制。工地区和生活区中间夹着较大的三角绿化带,里面杂草丛生、植被非常茂密。工地区域有两个相对独立项目,但紧密联通。整个施工区域面积非常大,而且两边工地施工进度不一样,尤其是酒店工地项目大部分区域广布有脚手架结构,人员日常在内部通行都受到很大限制。
经过前期对现场环境确认和与甲方沟通,在疫点全覆盖消杀一次处置面积高达65万平方米。
贝康应急处置队伍是7月29日正式进场,即首发病例报告的第三天。应急处置时常整整一个月,累计出动600多人次。
应急处置整体分为两个大的阶段:第一个阶段是刚进场,速杀成蚊的阶段。我们连续处置了12天,每天所有消杀区域全覆盖做3次,上午、下午、晚上各一次。这个也是迅速攻坚的阶段,尤其是刚进场的前7天,累计出动逾500人次。第二个阶段是巩固灭蚊成绩的阶段。这个阶段每两天到现场全覆盖消杀1次,由于8月份深圳雨水仍非常丰沛,周边区域也不断有登革热病例报告,给作业团队带来了巨大的压力。
现谨将我们在应急处置中的难点与解决做个介绍:
首要问题是消杀区域的确定。建筑工地作为非市政区域,出现登革热疫情,消杀经费是由工地施工方来承担,但是工地建筑方的认知有限,前期沟通时谈到诸如:登革热疫点“三区”的划分,红线区域内整体消杀灭蚊的重要性时,但是甲方主要从自身控制费用支出这一点出发,单纯把应急消杀的目的看作是普通的商业盈利行为,在消杀面积和消杀频次的方案确认上一压再压、一拖再拖,不能客观理性地配合开展工作。直至我们通过卫生疾控部门的协调,消耗较长的时间普法和科普,他们才逐渐深入认识到登革热疫情的危害和消杀蚊虫的必要性。但是施工方苦于消杀经费预算有限,推进收到严重的影响,直到行业主管部门住建局采取了必要的行政手段通过发文形式责令要求其必须做好登革热疫情防控工作,主体单位的责任方得到落实。我们的应急工作才得以顺利开展,但我们正式进场消杀应急已经是首发病例报道的第三天。在沟通协调中,尤其与在一些在费用支出较为困难的单位,要多管齐下:动之以情、晓之以理、释之以法。必要时,要懂得行业主管部门出面协调。
第二个问题在环境治理方面。建筑工地的施工区和生活区周边存在大量的废旧物料、生活垃圾、尤其是三角绿化带道路两侧散落很多非常隐蔽的一次性餐具。这些垃圾,尤其是绿化带内散落的生活垃圾,如果不及时清理,灭蚊工作想要达到预期非常难。杀蚊子的数量不敌蚊子孳生,但是很多人会将消杀效果简单关联到用药不对或偷工减料,环境治理才是治本控制蚊虫进一步孳生的关键。给予这一点考虑:刚进场时,我们就已经安排一组人员,专门“捡垃圾——处理孳生地”。后面经过反复和甲方沟通的深入,甲方安排的清理垃圾和清除杂草的人员才陆续开展环境治理工作。现场面积大、垃圾容器多,而且一部分非常隐蔽,导致环境治理工作推动缓慢。
第三个问题是消杀时间节点的确认。贝康应急处置队始终把握的原则是“在蚊虫活动的高峰期灭成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整个建筑工地全覆盖做一次消杀面积有65万平方米,理论上投入足够多的专业消杀人员及大型消杀设备和灭蚊药物,就可以在清晨和黄昏,白纹伊蚊活动的高峰期灭蚊。但是实际情况是日常安排50个人参与这个应急项目已经是我们公司能够安排的最大限度,一开始现场也只能调过来3台手推式大型超低容量喷雾器。而且疾控部门也在工地各个区域实时的做蚊媒密度监测、哪个区域孳生地有遗漏、哪个区域成蚊密度过高,这些都要临时安排人员过去处理。爱卫部门也在调动市政消杀公司做工地相邻的区域做联动消杀,为了防止工地里面蚊子往周边逃逸,在联动配合方面,都是市政公司在周边先消杀后,我们在工地内部才能开展消杀。所以在现有资源有限的条件下,如何优化消杀方案,有效灭蚊,而不至弱化为驱蚊,在前期给我们不小的挑战。贝康的做法是:首先是灭蚊方案的确定,这里面最核心的部分就是使用4台L30沿着工地区、生活区、三角绿化带周边道路,在我们灭蚊作业时不间断的、循环喷洒。确保各个区域的成蚊不会乱窜、更不会往工地周边区域逃逸。然后各个工地板块内部的区域除了交流中心工地地下室以外,其他各个区域主要是采用超低容量喷雾器速杀成蚊为主,在相对密闭的地下室、以及灌木丛辅助使用热烟雾熏杀。(这里要和大家解释一下,为什么热烟雾机辅助使用,最主要的原因是因为工地环境复杂,而且因为这个工程项目的特殊性,白天消杀作业时工人是没有停工的。大面积使用热烟雾熏杀,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而且热烟雾机灭成蚊想要有效果,受环境制约,它需要在封闭或者半封闭的场所使用,打出去烟雾以后不会马上飘散。如果环境不适宜,那么打热烟雾就是在驱蚊。在登革热疫点做应急灭蚊这是非常可怕的事情。然后孳生地处理主要是采取分片包干、自检自查、检查检查的形式一遍一遍的开展。)
这是一组我们现场作业的工作照片,电动三轮车和L30相结合,是现场非常好的提高消杀效率的组合方式。不仅仅是外围的道路,包括工地地下室只要是电动三轮车能去到的地方,我们都会使用这种高效率的组合方式进行速杀成蚊。
第四,在工作组织安排方面。最大的压力是来自于人员抽调的压力,因为在前期现场每天要安排将近50人。因为这是一个应急项目,不可能临时招聘人去做消杀,只能从公司现有各个项目的人员里面去抽调。这里在现场我们总经理亲自坐镇,前期12天每天都在现场,有任何需要人员协调安排的问题第一时间解决。另外各个项目管理人员、技术骨干到现场分区域负责、落实灭蚊工作。然后在保证日常项目能正常开展的情况下,从各个项目抽调消杀人员,同时确保每天每时段过来的消杀人员相对固定。值得一提的是,登革热应急消杀与常规消杀相比,专业要求度更高。在应急消杀不仅要求员工要有责任心,更需要有丰富的灭蚊处置经验。人员数量和质量要并重,因此我们没有采用雇佣临时工的办法性扩充人员队伍。
第五,在消杀药械的保障方面。受益于公司同时在器械药品进行经销和一定的器械研发生产能力等优势,药械数量品种和数量上能得到充分的保障。在选药、用药以及临时性的各种调拨上更加高质高效。现场做超低容量喷雾用的比较多的药是功成的残杀威四氟苯菊酯,还有优仕的噁虫酮氯丙炔,现场使用效果都比较好。在白天去工地地下室作业时从安全等综合角度的角度考虑选择使用安蔚优的列喜镇。
第六,设备方面,以手推车式的大型设备为主。最高峰时贝康投入了6台美国丹拿L30使用,除我公司自有的两台外,疾控部门及时支援了4台。孳生地处理用药主要以功成的倍硫磷颗粒为主;现场也有储备一些其他孳生地处理药物,如灭蚊油。主要考虑工地地下室大部分区域长期存在积水,用油剂处理积水,可以节约用药成本。还有苏云金杆菌悬浮剂,计划是用在三角绿化带里面,使用常量喷雾器喷洒处理隐蔽的孳生地。但是根据使用后的反馈效果来看,这些非常规用药效果也不太理想。
第七,是人员的安全和后勤保障工作。这里主要就是现场配备充足的防护用品、防中暑物资以及工作期间的生活保障。我们消杀行业属于劳动密集型的工种,现场制定的再完美的技术方案,都是需要依靠人工来完成。我们日常也经常会参加很多登革热主题的培训和演练,但是“知易行难”,这个项目前期我本人也一直在现场,每天早上六点钟起床,七点多出发,晚上消杀结束到凌晨一两点才下班。抛开管理上一些客观的因素以外,真正的站在员工的立场去做好后勤保障工作,让员工没有后顾之忧的去战斗,是施工作业方案完美落实的关键所在。作为现场负责人以及基层管理人员后勤保障工作一定要用心。用心了,员工是可以感受到的,他会把这份力量和感动反馈到工作中去。
简单概括以下贝康应急处置工作的几点经验。
第一点是用人所长,专业的事情交给专业的人做。审视公司内部人力资源,结合公司业务特点和现场应急处置人员的技能特点,合理的分工,发挥各自的优势。比如此项器械使用量较大,贝康就调集了公司器械设备工程师在现场做专司器械维修、保养等工作;配药也由至少5年以上工作经验的老手操作,确保选药和配药的科学性和准确性。现场作业各团队由日常消杀项目人员(擅长喷药)和密度监测项目人员(擅长查找孳生地)调配分组。
第二点是整合现有资源,给出最佳方案,得出结果。登革热应急处置相关的文件和操作指引非常丰富,但仅有操作指引是不够的,更要融会贯通,结合现场的实际情况,组织好与之适宜的施工。
第三点是人的管理起到了非常关键的作用。以孳生地检查处理为例:一个工作经验丰富且责任心强的员工,明显能带来高于多个年资浅的初级有害生物防制员的绩效。选、育、用、留,我们得益于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成果,很好地让贝康圆满地完成了此次任务。
作者:深圳市贝康科技有限公司 李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