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看出,初中毕业生要求平均实际工作年限6.7年,比大学毕业生要求平均实际工作年限1.8年长了近5年,而实际上初中毕业到大学毕业是7年,显然有弥补高中和大学在学期间年限的作用。所以在职业资格中有关实际工作经历的要求里有着潜在的学历影响。
5.职业资格制度与学历的关系
综上所述,在各种职业资格中,学历、实际工作经历、拥有其他资格、参加职业培训等因素发挥了主要作用,其中学历和实际工作经历的作用居前两位,几乎发挥着同样的作用。而实际工作经历本质上又受着学历这一潜在因素的影响。所以日本的职业资格制度与学历制度有着密切的联系。对此应如何解释呢?
在精英教育时代,要具有一定学历需要具有一定的实力,付出相当的努力。取得学历的过程也确实受到良好的教育熏陶,相对于其他人有着一定知识、素质、能力上的优势。虽然过程与一个人的素质并不完全等同,但就有学历者整体而言学历与能力之间有较高的相关,因此学历成为区分人能力高低的有效标志。
但是,随着教育的普及化,特别是高等教育大众化,学历不再是少数精英的标志。教育的层次、类型和水平有差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际状况有差异,即学习过程是形形色色的,但学习过程的标志物——学历却无法体现这种差异。过程的多样性、标志物的单一性,导致学历的证明与区分作用下降,在不同教育熏陶下形成的不同特点的能力素质已经不能用相同的学历证书来证明了。而且科学技术在生产中的广泛应用,不仅对人的通用能力要求提高了,而且对专业素质、特殊能力的要求也提高了,为此,学历持有者就希望获得能够证明自己,区分他人的新的标志物。而用人者同样需要一个真正能够反映人的职业技能水平,判别人才真实水平的标识,于是职业资格证书得到青睐。
因此学历与职业资格的性质、所反映的属性都有所不同,既相互关联又有所侧重,有着不同的作用。
作为职业资格,有些是与人的动作技能、职业技艺水平相关的技艺型职业资格,这类资格所要求的技能不需要太多的知识积累,但需要长期的练习与体悟才能获得;智能型职业资格则不然,不仅需要娴熟的动作技能,而且需要较为综合、复杂的分析与判断能力,这类资格的获得不仅需要长期的练习,而且还需要学习一定的现代科学知识。技艺型职业资格的考核主要依据所完成任务的质量来衡量,属于结果评价。智能型职业资格则比较复杂,既要看实际任务完成情况,又要看获得能力的过程如何、深层次的专业素养如何。后者的评价是过程与结果相结合得出的判断,带有一定的学历文凭的属性,因而对学历有一定的要求。
由于日本产业生产中的科学技术含量较高,智能型职业资格占了很大比重,学历与资格之间有着较为密切的联系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然长期的学历社会影响,重视通识课程的教育传统也不可忽视。
在如何处理学历与职业资格关系问题上,我们应充分理解与认识两者间的本质区别与联系,必须根据职业资格的属性特征,科学合理地处理好资格与学历间的关系,任何不加区分地融合或排斥的做法都不利于职业资格制度的健康发展。
来源: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