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认定资讯
企业培训的差异化安排(下)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11-11-23

 

 () 基于行业特点的差异化培训安排。

 

 行业不同,培训的内容、方式也有所不同。

 

 对于企业来说,大体上可以分为制造、工程、农业、服务等几种类型,其中,培训在服务业的地位非常重要,例如保险业,培训部门是被作为一线部门来看待的,培训的好坏,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经营业绩、业务能力与团队士气;在从事顾问式营销的其他公司也是如此,银行的私人客户经理,需要有丰富的金融知识、良好的沟通与交流技巧和优秀的商务能力,这些都需要大量的培训来支持。

 

 与之形成对比的就是普通的制造业,大量的一线操作工人,需要的主要是操作技能的培训,由企业组织内部的技术能手、班组长、质量部门开展培训即可,更多的培训则是在实际操作中的检查和指导。

 

 () 基于人员特点的差异化培训安排。

 

 员工的构成情况不同,培训的组织和设计也应当有所不同。

 

 在以年轻员工占主导的企业,员工的观念、意识比较超前,接收的信息比较广泛,这时的培训课程设计就不能再是简单的填鸭式,或是无厘头地大讲所谓执行力,而是应当抓住员工的兴趣和热点,组织一些趣味性高的培训项目,如:沙盘模拟、拓展训练、游戏等,寓教于乐,将深奥的观点寓于丰富多彩的培训活动之中。

 

 再比如,对于异地员工较多的、工作压力较大的企业,在开展传统培训的同时,也应搭配开展一些书法、瑜伽、电影欣赏等方面的生活情趣课程,丰富大家的业余生活,舒缓紧张、孤独的情绪,这些工作看似与企业的业务没有关系,但却会大大影响到员工的生活和工作状态,从而以更好的状态投入工作。前一段时间富士康出现的问题,除了与企业的高工作强度有关之外,与员工业余生活的匮乏和精神生活的贫乏也有很大的关系。

 

 () 基于课程性质的差异化培训安排。

 

 最后一点,课程性质不同,培训也应做差异化的安排。

 

 培训课程的分类有各种不同的标准,根据笔者的经验,大致可以划分为知识类、技能类、观念类和高级经理培训四个类型。

 

 所谓知识类,主要是对企业员工所必须具备的知识进行培训,这方面的培训一般由企业自行组织,通过电子学习系统或者企业的职业技术学校等进行,其中特别需要说明的是,知识类培训应更多地采用内部培训师+外部讲师的形式,因为往往内部培训师更了解企业的业务,而外部讲师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和专业高度。

 

 所谓技能类培训,主要是员工的业务技能培训和提升,这方面的培训主要是由企业的内训团队来完成。对于企业的小职种,如审计人员,可能需要外派参加培训,以降低培训组织的综合成本

 

 观念类培训,包括针对普通管理人员的基本技能,如沟通、团队领导、六顶思考帽、绩效管理等,也包括针对全体员工的观念培训,如:执行力、亮剑、国学,等等。

 

 高级经理培训,包括课程类培训和非课程类培训,一般是以参与商学院、管理机构的研修课程为主,在高级管理人员数量不多的情况下,往往开设内部课程是不经济的,也不利于管理者开拓视野,吸取有针对性的知识和内容。

 

 总体来说,通过差异化的培训安排,企业可以很好地提高培训的针对性,提高培训的投入产出比,获得员工的广泛支持和认同,从而取得更好的培训效果。

                            摘自:国家职业资格工作网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