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99期(2022年10月刊)
【消毒服务】阳性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活动场所终末消毒要点
来源:《中国有害生物防制》   时间:2022-10-28     分享:


为做好新冠疫情期间重点场所(区域)消毒工作,对新冠肺炎确诊病例和无症状感染者的居住场所,集中隔离点阳性病例房间需做好终末消毒处置工作,及时消灭环境中存在或可能存在的病毒,实现“人-物-环境”同防,有助于遏制疫情蔓延状态。

 

应基层消毒工作人员和广大业内人士强烈要求,结合九版《新冠肺炎疫情疫源地消毒技术指南》,修订了《阳性病例及无症状感染者活动场所终末消毒要点》,旨在为基层消毒人员解疑答惑,指导科学规范地开展终末消毒,确保消毒工作落实到位,助力疫情防控,筑牢疫情防控屏障。

 

消毒原则科学精准开展消毒

 

1.根据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和判定的风险点位确定现场消毒的范围和对象。对其居住、活动及其他可能受到污染的场所应进行消毒,确保消毒后的场所及其中的各种物品不再有病原体的存在。

 

2.消毒处置“安全有效”是前提,尽可能选择对环境和物品影响小的消毒方法。例如,可选择季铵盐对不耐腐蚀的物品进行消毒,也可以选择紫外线、循环风空气消毒机等其他安全有效的物理消毒方法和无害化处理方法。

 

终末消毒要点

 

一、消毒前准备

 

接到消毒任务后提前进行现场信息收集,提前了解消毒地点、消毒对象,消毒面积等信息,在出发前检查所需消毒工具、消毒药械和防护用品,做好准备工作。

 

(一)消毒工具:背负式喷雾器、超低容量喷雾器或气溶胶喷雾器、配药桶(10L)、刻度量杯(筒)、工具箱、紫外线消毒车等其他经验证安全有效的消毒工具。

 

(二)防护用品:工作服、防护服、防护眼镜/面屏、医用防护口罩(N95口罩)、一次性帽子、一次性医用手套、外科手套、长筒胶靴、医废垃圾袋、装工作衣的专用消毒袋等。

 

(三)消毒药品:

①空气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过氧化氢);

②物体表面消毒剂(含氯泡腾片、漂白粉、漂粉精等含氯消毒剂,二氧化氯、过氧乙酸、季铵盐类);

③手消毒剂(75%酒精或复配消毒剂);

④消毒湿巾(含氯、75%酒精、季铵盐)。

注意

①使用前要详细阅读说明书,确保消毒剂规范使用;

②使用前一定要检查防护用品是否符合国家规范标准,有无破损;

③消毒剂是否合格,规范索证。

 

二、信息核对

 

消毒人员到达疫点后,首先查对门牌号和病人姓名,向有关人员说明来意,并将消毒时间、消毒范围、消毒方法和注意事项等详细情况告知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划定消毒区域,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再实施消毒作业。


最好能由社区工作人员或公安民警提前做好协调沟通工作,确保配合消毒工作顺利开展。

 

三、穿戴二级防护

 

对脱掉的外衣应放在自带的消毒专用袋(不要放在污染或可能受到污染的地方)。穿工作衣、一次性帽子、防护服、一次性乳胶手套、外科手套、医用防护口罩(N95)、胶靴(或鞋套),戴防护眼镜/面屏。

进入污染区前要提前穿戴好防护装备,严格按照规范操作,穿戴完毕后相互检查防护用品是否完好。

 

四、确定消毒范围和对象


入户前应与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或其家属)充分沟通,了解家中环境和物品的具体情况,了解病例或无症状感染者在家中的活动轨迹,接触过的物品、家具,吐泻物、污染物倾倒或存放地点,以及污水排放处等。根据环境风险和物品特性开展评估,确定消毒范围和消毒对象,选择适宜的消毒方法。


仔细询问,确保活动轨迹和接触物品无遗漏,并及时作好记录,根据消毒对象及污染程度选择适合的消毒剂种类和消毒方法。


五、打开消毒通道


进入疫点时,应先用喷洒消毒的方法在地面消毒出一条1.5米左右宽的通道,供消毒前测量、采样和其他处理用。

 

六、测量计算


测算房屋、家具及地面所需消毒的面积和体积。


物体表面消毒计算表面积,空气消毒计算房间体积,根据用药量配制足够的消毒剂。

 

七、消毒前采样


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前采样。


进入污染区前采样人员须做好个人防护,并在采样过程中始终保持无菌操作,确保规范采样,结果准确。


八、消毒前处理


消毒前应关闭门窗,根据评估结果,将未被污染的贵重衣物、名贵字画及陈列物品单独收藏好。


消毒前及时与房间主人沟通,并告知消毒注意事项并确认签字后方可执行消毒工作。若房间内有绿植,名贵字画等贵重物品建议搬离或提前做好保护。必要时由公安民警陪同,打开执法记录仪。

 

九、进行消毒作业


对室内空气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且可以进行消毒处理的环境和物品,应选择正确的消毒方法,严格按照终末消毒处理,做到全覆盖,无死角。


①物体表面喷洒消毒要按照先上后下,先左后右的方法,依次进行喷雾消毒。将物品表面全部打湿做到湿而不流,确保消毒剂使用量足够。

擦拭消毒时要按照“S”形或“Z”字形左右或上下往返擦拭,并确保擦拭力度足够;


②空气超低容量/气溶胶喷雾器要设置好流量和时间,确保消毒剂量足够;


③浸泡消毒要使用干净容器,确保消毒物品被完全浸没并加盖。确保消毒作用时间足够。


对于评估为风险大但不能消毒的环境和物品,可采用密闭封存或静置等方式妥善处理,确保达到无害化。

 

十、消毒的重点区域


(一)室内环境:重点对其接触的环境和物体表面进行消毒,如卧室、卫生间、餐厅、厨房、客厅的环境和物品。包括:室内空气,地面、墙壁等环境表面,桌、椅等家具表面,玩具,电器特别是冰箱及其冷冻食品,开关、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使用的餐(饮)具、衣服、被褥等生活用品等。


(二)室外环境:电梯、走廊楼梯、厕所、垃圾箱、下水道口、自来水龙头、缸水和井水等进行消毒。


确保病例活动过的重点场所和物品全覆盖。有明显污染物的区域可适当加大消毒剂使用浓度。

 

十一、消毒后处置


疫点消毒工作完毕后


①消毒工具表面要用消毒剂进行擦洗或喷洒消毒。


②对消毒人员穿着的工作服、防护眼镜、胶靴等进行喷洒消毒后脱下。


③可回收的工作服将其污染面向内卷在一起,放在专用消毒袋中带回消毒。


④患者生活垃圾与脱卸的一次性使用个人防护用品按医疗废物处理。规范使用双层黄色医疗废物收集袋封装后消毒,按照常规处置流程进行处置。


脱防护服时人员要保持适当距离,并互相监督提醒,动作一定要轻柔,避免接触污染面,脱卸防护用品的每一步均应进行手消毒,所有防护用品全部脱完后再次洗手/手消毒,换上外科口罩。脱掉防护后远离被污染区域并及时消毒。

 

十二、消毒后采样评价


消毒作用时间后,必要时由检验人员对不同消毒对象进行消毒后采样并及时带回送检。


进入污染区前采样人员须做好个人防护,并在采样过程中始终保持无菌操作,确保规范采样,结果准确。

 

十三、填写消毒工作记录


终末消毒工作结束后及时进行现场消毒过程评价并填写终末消毒记录表。


 

十四、通风、清水擦拭


离开前,叮嘱病家在达到消毒作用时间后及时开窗通风30min,然后人员方可进入并及时用清水擦拭去除消毒剂残留。

 





来源:消毒前沿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