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公益科普> 科普知识> 苍蝇
苍蝇
【博士说虫】厩螫蝇的生物学特点、危害及其防制
来源: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   时间:2023-09-02     分享:

蝇类是重要的病媒生物,其体内及体表携带有超过100种微生物(包括病毒、细菌、真菌、原生动物等),其中至少有65种对动物和人体有害,如禽流感、新城疫、口蹄疫、猪瘟、禽多杀性巴氏杆菌病、禽大肠杆菌病、球虫病等[1]。蝇类幼虫多孳生在垃圾、粪便中,因此成蝇密度一定程度上亦间接反映了当地城市管理和环境卫生的状况。蝇种类丰富,根据蝇的分布范围可分为住区、半住区和非住区蝇类,通常我们控制的是住宅区、商业区室内外、农贸市场、城市绿化带、住户相临的畜舍等住区环境的蝇类,较常见的包括家蝇(Musca domestica)、夏厕蝇(Fannia canicularis)、丝光绿蝇(Lucilia sericata)、厩腐蝇(Muscina stabulans)与大头金蝇(Chrysomya megacephala)等10余种。


住区蝇类多为杂食性,而关于血食性的半住区蝇种厩螫蝇(Stomoxys calcitrans Linnaeus, 1758)以往关注的比较少。厩螫蝇是我国最常见的吸血蝇类,两性成蝇均吸食哺乳类动物血液[2]。厩螫蝇能携带高滴度非洲猪瘟病毒,厩螫蝇在吸食感染非洲猪瘟病猪血液后,在24小时内能将病毒传播给易感猪[3]。随着畜牧业的发展,影响畜类生长和健康的厩螫蝇逐渐成为一些有害生物防制公司的服务内容,本文主要针对厩螫蝇的危害及其防制方面的国内外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1. 生物学


厩螫蝇在分类学上属于蝇科Muscidae、螫蝇亚科Stomoxyinae中的螫蝇属Stomoxys,在国外通常称为stable fly,成虫体长5~8 mm,世界性分布。螫蝇亚科是蝇科中很小的、惟一具备刺吸式口器的亚科,雌雄均吸血[2] 。


厩螫蝇雌蝇产卵于含腐败植物的基质中,每次产卵20-100粒,呈簇状堆积在产卵基质内[3,4]。厩螫蝇常孳生在由腐烂的干草、堆肥和废弃植物堆组成的潮湿基质中[4,5]。牛粪有时亦可成为厩螫蝇的产卵基质,在美国中西部的养牛场,夏季高温导致暴露的粪便干燥,表面形成硬皮密封其中水分,从而形成相对长期的孳生地。在上海主要在畜粪中孳生,其次在垃圾中,在成蝇密度高的场所附近,作为牲畜饲料的豆腐渣等亦有幼虫孳生。1953年10月,范滋德等在无锡农村接近水面岸边的泔脚(主要是饭粒和熟蔬菜)中找到相当多的蛹[6]。在日本九州岛长崎附近采集各类禽畜粪,从中羽化出的蝇种看,厩螫蝇同家蝇都是牛舍中大量孳生的种类,而在野外的畜粪块中几乎不孳生。尤其是鸡粪和山羊粪积存较多时更容易孳生大量家蝇和厩螫蝇[7]。在埃及开罗附近曾发现厩螫蝇孳生在输水沟渠边被丢弃的刈草和腐败蔬菜的混合物以及桉树林里湿土上的腐败落叶中[8]。雌蝇一生通常产卵4-5次,最多亦可达 20次,共产卵 60-800粒[4, 9]。


在农业区,给牛喂食后沉积的干草混合尿液、粪便及雨水等容易形成厩螫蝇的适宜孳生环境[4]。Jerome等报道,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塔拉哈西(Tallahassee)附近的乳制品场中,平均每平方米的厩螫蝇幼虫多达28,000个[10]。


当温度处于24-30°C范围时,厩螫蝇从卵到成虫的生命周期约为13-18天,较温暖的地区厩螫蝇可全年繁殖;当温度较低(10-15°C)时,从卵到成虫的发育则需要3至5个月。在26°C下,卵经2-5天孵化,温度更高的情况下可减少至12小时。刚孵出的幼虫或蛆虫将身体埋在产卵基质中进食并防止干燥。在温度30°C以上时幼虫生长期约1周,在27°C以下约需12-13天,随着温度的下降发育时间则会明显延长。幼虫经5-8天的进食,生长为三龄幼虫后进入孳生基质较干燥的部分开始化蛹[4, 9] 。


在21°C-26°C下,大多数蛹经5-26天羽化为成虫,成蝇通常在日出前钻破土壤来到表面,1小时内即可飞行,然后可飞行几公里到几十公里寻找血源。雄性及雌性成蝇在羽化后6小时内吸血,每次吸血持续2-5分钟,之后会停落在周围篱笆、墙壁或植被上的阴凉场所来消化血液。通常雌蝇每天平均吸血1.8次,雄性每天2.8次。雌性需一次或多次吸血才能性成熟,每完成1个周期的卵巢发育需吸血3次以上[9]。自然条件下,成蝇可存活3-4周,在极端高温(> 35°)下其寿命可缩短至2周;但在实验室条件下,雌性最长寿命可达72天,雄性为94天[11]。成蝇羽化后3-5天内开始交配,雌性在羽化后5-8天内开始产卵[4]。成蝇多在宿主动物聚集场所周围活动,例如动物牧场、饲养围栏、喂食区及挤奶室等,动物活动或栖息时间超过4小时的区域最容易吸引厩螫蝇聚集[10]。


厩螫蝇一般在白天吸血,夜晚天黑时吸血行为相对较少。在温度30°C时,厩螫蝇多在宿主的向阳侧活动,若环境温度继续升高,则转入宿主周边阴凉侧活动。夏季时,厩螫蝇吸血模式多为双峰,较小的吸血高峰一般发生在早晨,较大的吸血高峰多在中午。天冷时,厩螫蝇的吸血模式多为单峰[9]。


已知厩螫蝇更容易被某些颜色吸引,但尚不清楚这些颜色在其局部分散行为中扮演的角色。嗅觉更可能有助于局部的散布。厩螫蝇对多种挥发性引诱物和驱虫物产生反应,包括湿润的发酵产卵基质[9]。据河南平原地区调查,厩螫蝇成蝇的季节消长为夏型,以发酵的麦麸、糖和酵母为诱饵,5~10 月均有诱获,高峰在8月,是当地一年中雨量最高的月份[12]。


关于飞行能力,厩螫蝇在开放、空旷的地区飞行,飞行高度距地面约为90 cm(距水面30-120 cm)[13]。多数厩螫蝇成蝇分布在距其农场孳生地1.6km范围内的地方,但该蝇亦可飞行3.2km以上寻找宿主吸血(5%的厩螫蝇飞行距离 > 5.1km)[14]。也有研究表明厩螫蝇在佛罗里达州西北部海滩到墨西哥湾一带有长距离(13km)迁移的可能,标记释放再回收试验(mark-release-recapture method)亦证实其有长距离飞行的能力,检测到在24小时内从内陆地区移动到225km远的佛罗里达州的西北部海滩[15]。这种长距离飞行能力与特定的气候有关,厩螫蝇可能被冷锋气流携带到地面上方30-60m处并随之穿越美国并到达佛罗里达州西北部[9]。 


2. 危害


厩螫蝇两性成蝇均吸食哺乳类血液,主要吸食牛、马、羊等食草家畜的血;但牛是其最主要的宿主[16, 17]。厩螫蝇吸血迅速,一般叮吸2-5分钟即可饱血,吸血过程会因其改变叮咬位置而中断,然后再次进行吸血[4]。厩螫蝇主要叮咬奶牛的前腿下部,因该部位毛较短,且不会受到宿主尾巴晃动的干扰。叮咬对牲畜的主要危害是骚扰,同时导致血液流失造成贫血及体重减轻,每条腿上2只厩螫蝇即足以影响小牛的生长[18, 19]。美国有研究显示,厩螫蝇在当地造成的牛体重减轻及相关的经济损失高达1亿美元,而整体上由厩螫蝇造成的经济损失每年超过10亿美元[9, 20]。


除骚扰危害外,厩螫蝇习惯中断吸血并变换吸血宿主动物,该行为习性有助于病原体的传播,厩螫蝇除了传播锥虫、口蹄疫病毒、线虫等外,尚能传播炭疽和猪瘟,对畜牧业生产造成了极大的危害和经济损失[4, 9]。


在农业区,厩螫蝇主要叮咬家畜。但当厩螫蝇种群数量很大,且附近没有牛或其他牲畜时,亦会叮咬人。厩螫蝇通常选择在家畜的膝盖和踝关节下方叮刺吸血,但如果蝇密度很高时(>25/腿),还可能会叮刺宿主的侧面和背部。Steelman和Campbell等学者提出,每头肉牛身上有(平均每日计数)25到50只蝇可作为厩螫蝇危害的经济阈值[10, 21]。当蝇密度很高时,牛会聚群(每只动物试图到达群体的中心)以避免蝇骚扰,该行为会导致牛群停止进食,情况严重时可导致牛群消化系统的并发症,通过研究观察发现,该行为会导致牛每天的增重减少0.48磅[22]。在夏季,牛群聚集还会导致中暑,其危害更加严重。


针对厩螫蝇密度的判断,可通过计算10只动物的四肢叮附的成蝇数量来估计,当厩螫蝇密度 > 10只蝇/动物(控制阈值)时,需采取控制措施;当密度 > 20只蝇/动物时,可导致动物增重减少;而当密度 > 50只蝇/动物时,动物增重会减少25%,产奶量减少40-60%[10]。也可通过简单的目测观察法进行判断,即目测观察15只动物的前腿(合计观察30只前腿)整体受厩螫蝇侵害的阳性率。其具体判断方法与标准为:观察15只动物的30只前腿,若其前腿有厩螫蝇叮附或出现腿部抽搐以及踩踏现象即判断为蝇侵害阳性,当蝇侵害的阳性率达到40%(12条前腿)及以上时,应考虑采取措施进行控制[22]。


3. 厩螫蝇的防制


3.1 孳生地控制


3.1.1 清除孳生物


清除孳生物是控制厩螫蝇的最有效措施。将收割后的作物残根用土覆盖并掺入地下;收割后避免成堆的稻草或蔬菜作物废弃物留在地表,可以铺开进行干燥、焚烧或犁入地下。每周对干草圆捆以及堆放在牧场上供动物自由食用的松散干草进行检查,并清除任何可能孳生蝇的干草堆。牲畜粪便清理要到位,按照每周2-3次的频率对围栏和牧场内的牲畜粪便进行清除,同时对溢出的谷物饲料、水槽周围以及围栏角落等区域积累的粪便进行清理,或者将粪便摊薄使其干燥[23, 24];每周1-2次将可能孳生蝇幼虫的干草残茬堆积起来焚烧掉,或者用黑色塑料薄膜覆盖使其发酵,或者用重型设备将干草压实;每月进行一到两次的不定期堆肥,因为粪堆发酵所产生的高温可杀死蝇幼虫,堆肥应紧凑以尽可能减少粪便覆盖面积[15],在粪堆周围布放粘蝇板捕捉成蝇[25]。牛圈周围需保持空旷,以便于通风加速孳生物干燥。


3.1.2杀虫剂喷洒


对于阳性孳生物,可喷洒灭蝇幼剂予以控制。我国实行农药登记制度,蝇类作为卫生害虫,用于控制苍蝇幼虫的杀虫剂必须取得卫生用杀虫剂的农药登记证。目前登记的可用于蝇幼虫控制的杀虫剂见表1,详细信息可登录中国农药信息网查询。农药登记时的灭蝇幼药效试验是以家蝇幼虫为试虫进行的测试,是否对厩螫蝇幼虫有效,该方面信息相对较少,需进一步测试与观察。药物处置周期需根据孳生物覆盖堆积的情况而定,如果有新的孳生物再覆盖后需进行重复处置,水乳剂喷洒更适合厩螫蝇的控制。


表1.                我国具有农药登记证的灭蝇幼虫杀虫剂

杀虫剂

类别

剂型

使用方法

用量

吡丙醚

Pyriproxyfen

昆虫生长调节剂

颗粒剂

撒布

0.5%制剂20g/m2

水乳剂

喷洒

0.1g制剂/m2

倍硫磷

Fenthion

有机磷

颗粒剂

撒布

5%制剂,30g/m2

 

我国应用于动物的药物实行兽药登记管理,环丙氨嗪(Cyromazine)可以混入饲料喂饲动物,动物排出的粪便含有杀虫剂成份可杀死孳生的蝇幼虫。环丙氨嗪也可直接处理孳生地控制蝇幼虫,但是尚未获得农药登记。


3.3 成蝇控制


3.3.1 粘捕


最简单的厩螫蝇捕蝇器就是在白板表面涂上不会干燥的粘胶或使用商业性粘蝇板[26]。针对厩螫蝇飞行高度距地面高达约90 cm的生态习性,在厩舍或围栏周边相应高度放置粘蝇板捕捉成蝇:将粘蝇板(900 × 600 mm)固定在木桩上或沿着栅栏固定,为避免灰尘其最上端距离地面约1米,并定期(高峰时每天)更换或重新涂胶,计数粘板上的蝇数可监测厩螫蝇的密度。用于捕捉家蝇等蝇类的捕蝇笼和引诱剂对厩螫蝇无效。


3.3.2 动物喷剂


加拿大艾伯塔省(Alberta)有几种产品已被注册用作动物喷雾剂,在蝇密度高时可缓解滋扰[22],但此方法不能解决根本问题。


Becky Fankhauser等[27]用含有6.76% w/v氟虫腈+ 50.48% w/v氯菊酯的制剂处理8只狗(0.1mL / kg:6.76mg / kg氟虫腈和50.48mg / kg氯菊酯),另外8只狗作为未处理对照。在第1、7、14、21、28和35天,将每只狗暴露于大约100只厩螫蝇。到第28天,驱虫率为≥96.6%(与未处理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中吸血蝇数量的减少百分比,第35天为88.7%)。到第35天,杀虫效力百分比≥98.3%(与对照组相比处理组中每个暴露期结束时活蝇数量的减少百分比)。结论为单独局部给予氟虫腈和氯菊酯的新组合,可保护狗免于厩螫蝇伤害(驱避性和杀虫效力)至少持续5周。


虫剂浸渍的耳标签和耳胶带也常用来控制牛的厩螫蝇问题。这种装置的最佳作用区域是颈部和肩部,但不包括厩螫蝇通常吸食的区域,如腿的下部[10]。


3.3.3 滞留喷洒


厩螫蝇的栖息地包括栅栏、饲料铺、建筑物和养殖场周围的植被等,这些表面可以用杀虫剂进行滞留喷洒处理,杀虫剂在蝇停落过程中可通过直接接触进入蝇体内。滞留喷洒有效期约1-2周,降水、高温和阳光直射等会相应降低杀虫剂的滞留效应[22]。


墙面滞留喷洒以扇形喷头,雾粒中径200-400μm的手持储压式喷雾器进行喷洒[28, 29]。滞留喷洒用杀虫剂的剂型有可湿性粉剂、悬浮剂、乳油等[30]。按产品标签稀释药液,如顺式氯氰菊酯控制蚊蝇为20-30mg/m2,根据处理表面的吸水量确定杀虫剂使用浓度(吸水量低,使用浓度高)。如果按照产品推荐的稀释比例喷洒,产品默认的喷洒药液量一般为40ml/m2。农药登记时,对蝇类的滞留药效是以家蝇为试虫测试的,对于厩螫蝇的控制剂量可参照产品登记时的剂量,但需要观察杀灭率和持效。


此外,可在蝇密度高的区域人工设置含有杀虫剂的蝇栖息地杀灭成蝇,比如将纱线浸泡于1%氯菊酯乳剂或可湿性粉剂的溶液中20至30分钟[10],然后单独悬挂在篱笆上或在桩上缠成900× 600 mm框,可杀灭停栖在其上的成蝇。


牛圈周边若种有植物,需实施植物表面的滞留喷洒,又称绿篱喷洒。因叶面的吸水量较低,绿篱喷洒时杀虫剂浓度应该大于常规滞留喷洒规定的浓度,如果常规是1:199稀释,则绿篱喷洒应低于1:9稀释使用。常规喷洒默认喷药液量为40 ml/m2,绿篱喷洒相应减少为5 ml/m2。绿篱喷洒宜选择雾粒中径在100-200μm左右的喷雾器,此大小雾粒吸附能力强,不易弹跳溅落、滚落 ,易在植物叶片、茎干表面形成有效药膜。喷洒时喷嘴应从下往上斜30度角向上均匀喷雾,以灌木叶片湿而不滴为宜。若喷雾器流量为0.3 L/min时,喷药人员以1 m/s的速度行走,如果流量增大,步行速度相应提高。


3.3.4空间喷洒


当厩螫蝇密度较高或密度迅速上升时,需使用杀虫剂进行空间喷洒以快速灭蝇。空间喷洒包括超低容量喷洒和热烟雾喷洒。空间喷洒喷雾的雾粒中径小于50μm,控制厩螫蝇的最适雾粒中径是10-30μm。超低容量喷洒用杀虫剂剂型有有水乳剂、乳油、超低容量制剂,热烟雾喷洒用杀虫剂剂型有乳油和热烟雾剂[22]。室外喷洒一般按照每公顷(10000 m2)推荐用药量,室内按照每平方米或每立方米推荐用药量喷洒,按产品标签稀释药液及单位面积的喷药液量实施喷洒作业,比如2 %溴氰菊酯水乳剂,超低容量喷洒建议稀释比例1:10,每公顷建议制剂量50 ml(1 g有效成份),则每公顷喷药液量500 ml(0.05 ml/m2),根据喷雾器流量,确定行走(车行)速度。喷洒作业宜在厩螫蝇活动高峰时进行,一般多在早上和中午,密度高峰时应每日喷洒,直至将密度降至控制阈值之下。超低容量喷洒所用杀虫剂应为无残留的水乳剂剂型。

 

  

作者:冷培恩,蒋先进1,高强2

(1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0336;2黄浦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上海200023)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