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围湖造田造成洞庭湖区鼠灾暴发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11-20     分享:
    “洞庭湖东方田鼠种群数量正在逐年增加,分布范围也在进一步扩大。加上三峡大坝建成,虽减缓湖滩淤积,但增加枯水季节的时间,延长东方田鼠繁殖期;另外,湖区实施‘平垸行洪、退田还湖’工程,扩大了东方田鼠栖息地。因此,未来几年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数量将继续增加,分布范围进一步扩大。2007年汛期水位较高,洞庭湖区东方田鼠则会暴发成灾,危害将超过2005年,受害面积进一步扩大。所以,湖区在汛期应高度警惕东方田鼠再次暴发成灾。”
    发表在《植物保护》杂志今年第二期上的这篇《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数量预警》,在今年6月得到印证。
    7月11日,《科学时报》记者采访了这篇文章的作者——中国科学院亚热带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员王勇、副研究员李波,他们长期在洞庭湖从事东方田鼠生态与控制研究。

    20亿只老鼠随水位上涨部分内迁
    从6月上旬开始,栖息在洞庭湖区400多万亩湖洲中的约20亿只老鼠,随着水位上涨部分内迁。“1986年长江发洪水,当时金盆农场每米大堤老鼠捕获数是48.07公斤,6月23~25日大通湖区日均捕杀老鼠5到10吨。今年五一期间我们调查时,发现100只鼠夹能夹住五六十只老鼠。一般100只鼠夹能夹住31只以上老鼠,就达到危害最高级——成灾级了。”李波介绍说。
    李波说:“今年洞庭湖区的老鼠数量达到近20年来最高数据,1月份在鼠密度最高的地方——大通湖区农场捕获率为23.67%,达到危害4级即重危害级。3月在湘江流域长沙段调查,长沙市湘江江心洲鼠密度特高,大大超过成灾级(大于31%),为53.53%,而该洲上游人较多,易发生鼠传疾病流行。5月份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种群密度增长3~4倍,略超成灾级,岳阳县和大通湖鼠密度远超成灾级,分别为54.34%和67.07%。调查还发现除东方田鼠外,黑线姬鼠、褐家鼠、黄毛鼠的数量也较往年有大幅提高,特别是在长沙市江心洲上黑线姬鼠密度较高,捕获率达到12.45%,黄毛鼠密度达13.28%。”
    湖滩上到处可见东方田鼠筑巢而居,堤岸、护坡变得千疮百孔。一片一片的湖草被老鼠咬断后死亡。刚栽不久的小杨树株距地面30厘米以内的树皮被啃伤或啃光。它们还啃食粮食作物籽实和根茎,水稻因根茎被咬断而成片枯死。大堤通往湖洲的路上,东方田鼠成群结队。“老鼠环剥意杨树皮,树怕剥皮,一剥皮就死。”李波说。据悉,老鼠长有一对不断生长的大门牙,所以总是啃咬物品以不停磨牙。
    老鼠四处打洞,啃食庄稼和杨树,“严重威胁湖南省岳阳县、沅江市、益阳市大通湖区等22个县市区沿湖防洪大堤和近800万亩稻田,红薯、花生、玉米等农作物受损也比较严重,其中岳阳县鹿角镇受灾尤为严重”,湖南省植保站站长刘年喜说。
    “更关键的是,老鼠是很多疾病的宿主或媒介,就目前知道的而言,老鼠对人类传播的疾病有鼠疫、流行性出血热等57种。东方田鼠可以传播流行性出血热病和钩端螺旋体病,密度越高传染性越大。20世纪70年代曾因东方田鼠暴发而引发钩端螺旋体病暴发,金盆农场527人患病、214人住院,并有人死亡。”王勇说。
    王勇表示,东方田鼠并不是有百害而无一利,“东方田鼠是哺乳动物中唯一抗日本血吸虫的。我们曾经研究过,发现东方田鼠感染了日本血吸虫之后,能够通过肝脏化解。但后来没有继续立项,因此研究还不透彻”。

    洞庭湖区历史上基本没有成灾记录
    历史上,洞庭湖区基本没有东方田鼠成灾的记录和报道,其大暴发危害主要出现在近几十年。李波说:“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有3次大暴发。究其原因,主要是‘围湖造田’改变了湖区的生态环境,加速泥沙淤积,造成泥沙每年以40平方公里的速度淤积,随着湖滩面积扩大,为东方田鼠种群提供了更多更大的滋生场所。其二是本来栖息在远处湖滩的东方田鼠在洪水来临时大部分被淹死,数量难以累计;围湖后堤内进水受阻,被围部分既能进水形成沼泽,来水却又不猛不大,变成东方田鼠的安乐园,数量逐年累计膨胀终致暴发成灾。其三是大小堤坝倒塌后废弃,成为汛期东方田鼠的中途岛和中继站,迁移时得以休息、取食,不至于衰竭而死。”
    “这也和近两年三峡大坝蓄水、泄洪关系密切。去年三峡蓄水,洞庭湖基本上没有被淹,东方田鼠保存了大量的基数,致使今年数量很多;相比之下,今年汛期来得晚,往年都是5月中旬左右。较长的枯水期导致栖息地不被淹没,更有利于东方田鼠的繁殖。6月20日起,三峡因上游持续降雨而开始泄洪,致使洞庭湖水位迅速上升,把东方田鼠逼进垸内农田等地。大通湖区根据东方田鼠预警预报,监测到当外湖水位上涨至28.5米时,东方田鼠开始大量被逼迁往防洪大堤,到23日水位上涨至29.48米,大堤下东方田鼠数量达到今年最高峰。目前看来,随着洞庭湖水位下降(现在仅15%~20%的湖滩被淹),东方田鼠又退回湖滩;随着未来下一波水位上涨,如水位超过30米,将可能发生更严重的鼠灾。”李波说。
    老鼠暴发有没有规律?李波说:“尚不清楚老鼠暴发的规律,只是对东方田鼠等仓鼠科田鼠属的研究表明,田鼠种群数量有大起大落的现象。2001年到2003年,东方田鼠分布范围缩小,整个洞庭湖区几乎难以捕获到东方田鼠。而从2005年开始又多了起来。2005年5月下旬,东南洞庭湖东方田鼠暴发成灾,给当地农业生产造成严重损失。我们在东洞庭湖区调查,东方田鼠的捕获率高达21.47%(防治指标为3%),为害程度达到洞庭湖农田数量4级,即重危害级;仅益阳地区东方田鼠发生面积就达13.5万亩,成灾面积6.81万亩,直接损失2000万元。我们估计,这次高峰期会持续几年。”
    “缺少天敌也是重要原因之一。上世纪70年代以来,好多本地人及外地人都到洞庭湖区滥捕蛇,洞庭湖已难觅蛇等天敌的踪迹了。”李波说,蛇类、鹰、黄鼠狼等老鼠的天敌数量越来越少,和人的捕杀有很大关系。
    可能和全球变暖有关吗?李波表示:“这之间的机制还不清楚,但从某种程度上来讲,全球变暖反而对老鼠不利,它们冬季繁殖怕热不怕冷。”
    “17年来,我们就东方田鼠成灾原因、规律等作了大量研究。近年来,我们一直和农业部、湖南省农业厅合作,开展东方田鼠防控方面的研究。2005年,我们准确预报了东方田鼠当年暴发成灾,并在中科院的网站上发出紧急预报。今年也预测了,在《植物保护》今年第二期上发表,6月向中办、国办提交了《警惕2007年洞庭湖区东方田鼠暴发成灾》的报告,同时送交湖南省的主要领导,迅速得到回良玉副总理的高度重视。

    需要长效监测机制
    从2005年东方田鼠暴发后,农业部在洞庭湖区建立了2个监测点。今年灾情发生后,农业部和湖南省植保站都采取了紧急防控措施。湖南省政府已经下拨800多万元资金,重修破损严重的防鼠墙,围栏控鼠,防止扩散。湖南省植保植检站站长刘年喜介绍,当前情况下多用化学灭鼠法,选用第一代抗凝血灭鼠剂,现配现用效果更佳。而第二代抗凝血灭鼠剂溴敌隆毒性更大,对天敌也会产生影响。
    “东方田鼠具有在汛期从鼠源地(繁殖基地:湖滩与江河滩)经迁移通道(大堤)成群迁移到农田为害的特点,而要控制鼠害,最有效的方法是阻断它们的迁移通道。如在防洪大堤顶部建设的防浪墙,既可防浪又可防鼠,可以有效地将害鼠挡在人居环境之外。没有挡鼠墙的可以准备薄膜,一旦老鼠上堤立即修建临时挡鼠墙。”李波指出,化学、器械等方法均难迅速控制鼠害。
    “必须建立起一个长效的鼠灾监测机制,时刻监测洞庭湖区东方田鼠的繁殖情况、种群数量变动状况以及洞庭湖水位的上涨情况,同时储备专门的防灾减灾人力,并建立起药物、毒饵等物质储备机制。应对进入农区的田鼠采用敌鼠钠盐等第一代抗凝血灭鼠毒饵进行灭杀。加强对东方田鼠研究的力度,保护它们的天敌,研究利用三峡大坝控制洞庭湖水位来治理东方田鼠危害。鉴于东方田鼠突发性、季节性、群聚性及迁移为害的特点,农业、卫生、水利和科研等部门加强协作,采取综合治理措施,才能真正解决鼠患。”王勇说。
    李波提醒,治鼠过程中须加强鼠药市场管理,防止中毒事故发生;加强对死鼠的无害化处理,防止鼠传疾病流行。“当鼠害暴发时,一些农民往往使用剧毒急性鼠药灭鼠,十分容易引发鼠药中毒事故。因此,要教育农民不用违禁剧毒急性鼠药,并加强对鼠药市场的管理,严防剧毒急性违禁鼠药的销售使用,防止中毒事故的发生。人接触死鼠易发生鼠传疾病,因此,当地农业、卫生部门要加强技术指导,组织对死鼠进行无害化处理,及时进行深埋或焚烧,防止鼠传疾病流行。”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