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新闻资讯> 新闻动态
新闻动态
凉山上的厕所革命(爱国卫生运动55周年)
来源:本站原创   时间:2008-11-21     分享:
    在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普格县特兹乡中心小学,一面墙上贴满了血吸虫病防控知识的宣传画,黑板报上还写着老师们自编的顺口溜:血吸虫,害人精,藏水中,看不清;人下水,它就叮,不知觉,就得病……
  15岁的彝族男孩阿连尔海说:“2002年的一天,我忽然手抖、便血,知道可能得了血吸虫病,告诉了老师,请来大夫,吃了药,不到3天就好了。 ”
  兼任健康教育老师的校长吉仕日拉说,学校每周都要给孩子们上一堂血吸虫病防控知识的健康课,早在2001年就建了厕所,孩子们懂得了预防知识、习惯了使用厕所,回家后又教给父母。现在全乡每年都要给6岁以上的孩子进行一次吡喹酮血吸虫病化疗,有病治病,没病预防。
  普格县共有14.4万人,其中彝族人口为11.1万人,占总人口的77.1%。由于日照充足、雨量充沛,冬无严寒、夏无酷暑,潮湿的地表也孳生出大量血吸虫虫卵寄居体——钉螺。尤其是该县特兹乡,全乡4个行政村的15个村民组存有钉螺,主要分布在环山堰、沟渠、田间、荒坡及烂泡地,甚至在海拔2400米的山区,是我国血吸虫病流行区钉螺分布海拔最高的地方。由于当地经济发展滞后,居民生活、卫生状况较差,居住分散,大多数居民生活在半山腰,人畜混居,血吸虫感染率曾高达30%,是一个典型的高山峡谷型血吸虫病流行区。2005年,国务院血防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将特兹乡确定为血吸虫病综合治理试点地区。
  四川省疾病控制中心血防科副科长吴子松介绍,该省疫情主要分布在丘陵和大山区,那里经济文化落后,传染源除人和牛外,还有众多的其他家畜和野生动物;许多彝族家庭没有厕所,人畜共居一室,要彻底管理好人畜粪便并非易事;在山丘地区有许多梯田和坡地,以机代牛实施起来十分困难。
  普格县开展了全面的综合防治:实施人畜扩大化疗,以降低感染率;建无害化卫生厕所、畜圈和畜粪处理池,实行家畜圈养、定点放牧和畜粪集中处理,管理好粪便;实施水改旱、整治硬化沟渠、退耕还林(草)等环改灭螺工程,同时还开展了针对当地彝族群众习俗的健康教育。
  2005年试点开始时,整个县城的公共厕所只有一个,还无从下脚。现在国家修建了厕所,但民族地区卫生意识差,很多村民没有上厕所的习惯。建厕所需要一个过程,用厕所和用厕所的粪便去种庄稼,更要一个过程。目前,彝族乡亲用厕所和利用粪便的习惯日渐养成,防控血吸虫病的卫生意识日益增强。从这个意义上讲,彝族山区的厕所革命也是一场卫生观念的革命。
西宁开展纪念爱国卫生运动55周年宣传活动
青海新闻网讯 9月15日,西宁市六区的爱卫会组织以及成员单位在省城中心广场开展了纪念爱国卫生运动55周年大型宣传活动。
  近年来,西宁市广泛开展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和“爱国卫生月”“公共卫生周”等大型爱国卫生活动,组织群众积极消灭“四害”,进一步改善城乡卫生面貌,有效地预防和控制了传染性疾病的流行。今年是爱国卫生运动55周年,当日,西宁市六区的爱卫会组织以及成员单位在中心广场开展了健康教育宣传,向广大市民宣传防治鼠疫、结核、禽流感等方面的健康知识,积极倡导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提高市民的自我保健知识水平。同时,宣传近年来西宁市爱国卫生运动取得的经验和典型人物、先进事迹以及环保、城管、卫生等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各区还组织开展了健康咨询义诊活动,受到了群众的欢迎。 (作者: 贾忠英)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