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第1期(4月刊)
【PCO论坛】周博士纵览速读:2000年至今国内外滞留喷洒标准规范
来源:《中国有害生物防制》   时间:2018-04-24     分享:


《中国有害生物防制》特邀撰稿人、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 周小洁


QQ截图20180424203814.jpg

滞留喷洒,作为卫生害虫防制中应用最为广泛的技术之一,是PCO从业人员的基本功之一。而许多人却认为,滞留喷洒并无太多技术含量,轻易即可掌握。

可事实如此吗?



一、国外的滞留喷洒

 

在国外,滞留喷洒的一个重要场景是室内indoor环境,国外大部分技术文档(guideline/programme/manual)中都是特指Indoor residual spray,即室内滞留喷洒(IRS),主要用于防制疟疾媒介--按蚊,要保证室内喷洒的面积不低于80%。

 

无论从Wiki还是Google中搜索Residual Spray,返回的结果绝大部分是IRS。IRS首先应用于1955-1969年的全球疟疾消除计划中,喷洒的药剂是DDT。当然,这次行动显然是没有达到预期目标,但还是降低了疟疾的疾病负担。

 

由于其成本较高、防疟效果不理想、公众对杀虫剂残留的担忧等诸多不利因素,一度导致IRS在部分国家被弃用;后来随着IRS有效降低南非80%的疟疾病例,IRS重新进入疟疾防制的技术清单里。所以,IRS在很多情况下,或者与生俱来,就是和防制疟疾相联系在一起的。


下面,让我们来看看国外关于滞留喷洒的资料:

 

1、 WHO发布的第三版《室内滞留喷洒手册》(2000年),内容涵盖了药剂配制、器械检查保养、人员防护、使用环境、废液处置,可以说是里标杆式的指南,被国内外同行广泛参考引用:

QQ截图20180424203934.jpg


2、 WHO为全球疟疾消除计划编写的IRS指南(2006年),其中主要内容是关于安全性的要求,强调只有部分杀虫剂能用于IRS,室内允许的最大残留限量(MRL)和持效期。(因使用剂量和喷洒表面材质而异,DDT持效期可达到6-12月,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4-6月、有机磷类和氨基甲酸酯类杀虫剂2-6月)。

2.jpg

其中,有这样一段话:室内滞留喷洒需要在计划、组织和实施方面有高效的领导和管理。所有操作均由专业技术人员基于对当地流行病学数据的分析、传播途径的深入理解、媒介害虫的行为和杀虫剂抗性状态进行管理。”

ps.高度精炼概括,强调了滞留喷洒发挥效果的重要条件,即:三分技术、七分管理。

 

3、 WHO于2013年发布了第二版的IRS操作手册,内容达到了134页,涉及技术操作、培训检查、效果督导、安全环保等。

3.jpg

第一章,对室内滞留喷洒IRS的政策和策略进行了概述。值得指出的是如今的IRS,是配合综合防治IVM进行的,不能单独使用。即使采用,也是根据当地流行病发生强度而恰当应用。

 

第二章,IRS项目的管理:          

1)本底信息收集:流行病学信息调查、地理信息、建筑物分布与结构、人口情况、药械需求估算

2)杀虫剂的选用:适宜的杀虫剂应从效果(驱避、杀灭、兴奋)、持效期、适宜的剂型和浓度选择、稳定性、安全性、可接受性、成本等角度综合考虑

3)管理:见下图,这应该是难度最大但被广泛忽略的环节。

QQ截图20180424204314.jpg

4 、美国CDC、美国国际开发署(United States Agency for International Development,USAID)等部门负责的“总统疟疾倡议(Preisident‘s Malaria Initiative’)”(2009年),制订了一系列管理、技术手册,内容丰富,面面俱到。

4.jpg

看了国外的规范,我们国内有没有可参考、学习的资料呢?

 




 

二、我国滞留喷洒技术规范标准

 

小贴士:国家卫计委病媒生物控制标委会组织起草的国家标准《GB/T 31715-2015 病媒生物化学防治技术指南 滞留喷洒》(由业内资深专家 姜志宽、辛正、韩招久、曾晓芃、赵彤言、董言德、付学锋 等人起草,已于2015年发布。)

 

5.jpg

该项国标在充分调研、立足国情和行业发展水平的基础上,对各类场景进行了描述,并给出了针对不同靶标的杀虫剂的推荐性剂量,其实用性和科学性,对促进和规范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行业技术水平的提升发挥了关键性作用。

 

当然,还有配套的关于拟除虫菊酯类杀虫剂安全使用和抗性治理标准(GB/T 27779-2011、GB/T 31720-2015)、环境治理标准(GB/T 31717-2015),改天再细述。

 

为了进一步推动该项技术的有效实施,病媒标委会录制了视频宣贯片,可在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CPCA交流平台 ”观看学习。

QQ截图20180424204559.jpg


三、看图说事儿:滞留喷洒从来不简单

 

1 准备性工作

 

首先,在做喷洒前,需要对环境进行必要的准备,例如对餐具的保护,宠物的隔离,人员的防护。


2  实施过程中的严格质控

 

在实施过程中,需要对作业人员进行全程的监督管理,涉及的内容方方面面。

 

 USAID(美国国际开发署)为了确保IRS实施效果,专门制订了一套督导检查工具书↓↓

QQ截图20180424204808.jpg


3  病媒防制离不开广泛的动员与宣传

 

在世界范围内,无论哪个国家和地区,对于病媒生物的防制都需要全面的进行宣传与动员,和我们爱国卫生运动的内涵的高度一致的。

Then, the strategy with its well-planned social mobilization and communication activities is implemented, and progress towards achieving the desired behaviour is monitored. 精心策划的社会动员和交流活动是必不可少,且现有经验表明收效显著。

QQ截图20180424204952.jpgQQ截图20180424204920.jpg


4  既然是技术,需要通过反复训练才能获得

 

请相信,这不是作秀、摆拍。“湿而不流”,看似简单,需要培训;人员防护,不只是句口号,而是对人的尊重。

如图:培训的严格和必要(什么是认真)↓↓

QQ截图20180424205056.jpg

5  滞留喷洒的同时,同步工作(抗性监测、密度监测、孳生地调查等)要开展

 

只要是采用化学防治,就会产生抗药性,因此抗药性的监测是必须项目,在我国是CDC的重要职责。孳生地的调查与管理,依然是基础性工作。所有的辅助性工作,都是为了制定化学防治策略服务的(evidence-based decision making, 基于证据制定防制决策)。

 

如图:监测(抗性、病原、生态)的开展↓↓

QQ截图20180424205218.jpg

QQ截图20180424205235.jpg


6  不可回避的问题:环境保护

 

以下是最震惊的地方,有人会说:我们还是一个发展中国家。

 

------但,这是不规范的理由吗?所幸,国家已经加大了对环保的重视与保护力度。

 

如图,环境保护与个人防护↓↓

喷雾器使用完毕后,操作人员做好全套防护,将所有残余药液回收到专用容器里,然后清洗3次,喷雾器倒置悬挂,延长器械寿命,就该这么会过日子。

QQ截图20180424205527.jpg

QQ截图20180424205537.jpg


Q1: 下面两种坑有何用处?

QQ截图20180424205641.jpg

QQ截图20180424205656.jpg

答案剩余杀虫剂回收后,要对喷雾器的外表和内部进行3次清洗,同时防护服、护目镜等也要清洗,这些洗完的水怎么办?倒入渗滤井(soak pit),用于收集废水中微量的杀虫剂,并进行自然降解,进而保护环境。为了提高效率,美国人现在推出了移动式的渗滤井,已发文章。


 




一起默念: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Q2: 空瓶如何处理?

 

答案:严格的包装回收要求,洗净后循环利用,能做成铺路的石头

QQ截图20180424205836.jpg

QQ截图20180424205852.jpg



写在最后

 

虽然写在最后,但却是最重要的(last but not least):

 

尽管强调化学防治技术的重要性,但绝不是将化学防治放在整体策略的第一步,相反恰恰是最后一步,我们强调技术操作的重要性的意图是将杀虫剂使用量降到最低、把作用效果提到最高。

        

化学防治,一定是基于前期全面的环境治理之后,根据媒介危害调查结果并经综合评估后采取的辅助手段。

 

 正如2018年4月“爱国卫生月”的主题“关注小环境、共享大健康”所言,环境是万物载体,要想解决表象,还需从根源入手。今后,我们将关注这一问题,提高公众、行业的认知。

 


作者简介:

QQ截图20180424210315.jpg

周小洁,男,1981年出生,博士,2010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同年进入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并于2012-2015年从事病媒生物防制博士后研究工作,现担任副研究员。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省部级科研项目,主要围绕媒介害虫的基因组与重要基因功能、抗药性监测与演化、新防治技术开展一系列应用基础研究,共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发表第一作者SCI论文4篇(其中2篇属于TOP15%刊物)。2014年获共青团北京市委“北京市青年岗位能手”,获北京预防医学会和北京市科协“北京青年优秀科技论文”一等奖和三等奖。现担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蟑螂学组副组长、中国昆虫学会理事、北京市农药学会理事、美国媒介生态学会会员、《中国有害生物防制通讯》编委。作为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北京有害生物防制协会的培训教师,讲授蚊蝇蟑等有害生物防制、常用杀虫剂使用等专业课程,并对多地创卫进行专业技术与标准培训及现场指导。参与了北京APEC、杭州G20、“一带一路”等大型活动的病媒防制保障工作,并多次在CCTVBTV、北京交通广播、健康报等媒体进行病媒生物防制的科普宣传。




QQ截图20180427122551.jpg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