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第3期(8月刊)
【海外来风】香港处置8月登革热疫情,我们可以看到和学到啥?
来源:未知   时间:2018-08-26     分享:

香港处置8月登革热疫情,我们可以看到和学到啥?

 

1.png 

香港的这波登革热疫情个案逼近2002年20宗记录

自8月2日至22日,香港已确诊19宗本地登革热感染案例,其中16名患者曾到狮子山公园,3名患者居住在长洲。卫生署正与食环署正紧密合作,评估和防止可能出现的扩散,食环署会继续病媒调查、监测和控制。而特区政府十分关注日前新增的登革热个案,卫生防护中心正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当局会继续保持高度警觉应对登革热,而特区政府跨部门的防治虫鼠督导委员会也会举行特别会议,加强灭蚊措施。

从香港处置这一波疫情已经公开的信息,可以看到和学习在面对登革热个案突然快速增加时,政府各部门紧密合作有条不紊的应对疫情,也许会带给我们很大的启示。

 

传染源追踪

传染源的追踪和确定,香港卫生署做了大量的工作,通过对每一宗个案的流调确定活动范围,为政府的下一步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基石。对于19宗病例的流调信息分析来看,本次这波疫情牵涉狮子山公园与长洲两个地点的不同传染源,由两个地点的已知个案都相隔少于14天,相信是属于同一代由蚊感染。

2.png

3.png

正是对于每宗病例详细流调,才能发现这些病例的关联性,追踪病例起源的源头,为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

 

紧急灭杀成蚊

香港食环署第一时间启动患者住所及潜伏期曾到访地方的方圆500米使用雾化灭蚊,尽快减少成蚊数量,灭成蚊!! 并会继续加强清除积水和蚊幼虫的常规工作。同时考虑短期内香港发生多例本地登革热个案,应特区政府卫生署卫生防护中心建议,黄大仙区狮子山公园17日起暂时关闭一个月,关闭狮子山公园能有效断绝市民与带有病毒的成蚊接触,是最有效和直接的隔绝感染方法。

 4.png

狮子山公园虽已关闭,但带有病毒的蚊子可生存2至4周,加上附近有不少登山小路,因此特区政府必须要在公园内进行彻底灭蚊。开展不同部门的合作,清洁及开展蚊虫雾化灭杀工作。至于长洲情况更为复杂,除特区政府主动灭蚊外,还要加强针对当地居民与游客的灭蚊与防蚊教育。22日在长洲,大约有100名民安队人员及超20名地区义工与食环署人员分成8小队,向市民派发单张宣传防蚊措施,并协助清理积水。

 5.png

根据疫情的发展变化态势,21日香港食环署表示,全港已开展为期10周的密集式防蚊灭蚊行动,包括在民居附近200米范围内的树木繁盛地点,每周雾化灭蚊、每周巡查并清理积水及除草。

 

医管局加大排查

医管局传染病及紧急应变中央委员会联同卫生署,讨论有关登革热的风险评估及公立医院的应变措施。同意实施加强措施,及早作出部署,应对登革热传播的风险。措施包括启动“e-登革热”监察及通报系统,实时检视疑似个案及向卫生防护中心通报以便跟进公共卫生调查;加强与卫生防护中心公共卫生化验服务处的合作,提供登革热快速测试,协助医院作临床诊断,公立医院也会增购数千套登革热快速测试试剂,并已加强7个联网的化验服务,提供1周7日的登革热快速测试;公立医院和诊所及其辖下的建筑工地加强控蚊措施,以防止蚊虫滋生。

 

重点场所宣传

 

除了对于居民的重点宣传外,更注重对于学校的登革热防控管理。在教育层面,学校即将开学,教育局会提醒学校采取清洁和预防蚊患工作,并和学校保持联络,有需要时提供协助。卫生防护中心发言人表示,暑假即将结束,他们已向学校、幼儿园及幼儿中心发信,提醒校方复课后必须加强预防措施。学校、家长和学生也必须提高警觉,采取防蚊和个人保护措施,预防登革热及其他传染病在学校传播。

6.png

 

监测

 

监测是指导蚊虫控制的依据,香港7月诱蚊产卵器指数,全港指数达15.7%,较6月的11.3%高。在57个监察地区中,15个地区超过20%警戒水平,白纹伊蚊蚊患最严重为油塘和禾輋,分别高达45.1%及42.6%;将军澳北、屯门西、九龙湾、蓝田、九龙城北、中环及金钟和尖沙咀等均超过20%警戒水平。

卫生署表示,在疫情期间,食环署会加大对伊蚊的监测,及时对于疫情给予预警和控制效果进行评估。

7.png

面对近10余年来严重的登革热疫情,特区政府高度重视,各部门协作,信息透明。对于传染源采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对于传播途径,不心存侥幸,快速和持续灭杀成蚊,切断传播途径;对于易感人群,采取健康教育宣传,注意防蚊虫叮咬,更重要的是清除积水,减少蚊虫孳生。

面对这波疫情,香港特区政府多部门联动,积极呼吁民众配合,我们也会关注后续的措施。





QQ截图20180425212925.jpg

作者:王飞,男,1983 年出生于河南,硕士,主管医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现任上海市虹口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消毒与病媒防制科负责人,兼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分会蝇类学组委员、上海预防医学会病媒生物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从事媒介生物学及病媒生物防制研究,主要研究方向为鼠、蚊、蝇、蟑螂等病媒生物的生物学、生态学及监测、预警、控制技术和各种大型活动病媒生物控制组织、实施和保障工作。先后参与2010上海世博会、2014年“亚信峰会” 等重大活动病媒生物保障工作,参与多起疫情的现场处置工作,包括霍乱,甲流,H7N9等,积累了丰富的现场实践经验。曾入选“上海市青年医师培养计划”,先后主持虹口区卫计委重点、重大科研课题专项。发表论文10 余篇,其中SCI论文1 篇。创建“虫虫科学咖啡馆”公众号。





QQ截图20180427122551.jpg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