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1期(2月刊)
【纪念建国70年专栏】大连:全国第一个“无鼠害港”诞生始末
来源:《中国有害生物防制》   时间:2019-02-28     分享:


QQ截图20190226144518.png 


寓爱国之情于群众卫生运动之中的大连市响应毛泽东同志当年发出的“动员起来,讲究卫生,减少疾病,提高健康水平”的伟大号召,在中央和各级党委、政府领导下,广泛深入地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四十年来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为改变城乡卫生面貌,保护人民身体健康,为推进两个文明建设和对外开放都发挥了重大作用。

 

荡涤污泥浊水

解放前近半个世纪,大连先后沦为沙皇俄国、日本帝国的殖民地。那时的公共卫生状况充满着殖民地的特征,敌伪官僚“皇民”的居住、活动区,市政设施完善,街容环境整洁;而“华人”聚居区环境肮脏,臭水横流;众多的贫民窟,更是脏不堪言,目不忍睹。霍乱、鼠疫多次流行蔓延,城乡人民贫病交加,饿殍路倒无从计数。解放前在藉人口平均寿命仅为35岁。

1946年,大连人民满怀解放激情投入了崭新的生活。是年3月29日,市政府发布了“关于预防春令时疫,致力清扫运动,厉行清除秽物的规定”,吹响了群众性卫生运动的序曲。到1948年底,先后三次掀起了以清除旧社会遗留的脏乱污秽和敌伪残迹为重点的大清扫、大清理热潮。共计清运垃圾残土9000立方米,掏挖泥流井2.12万个。铺装修补道路1338延长米。接着,进行了市容卫生整顿工作,以崭新的城貌迎来了新中国的诞生。

 

在反细菌战的日子里

1952年1月28日,美帝国主义在侵略朝鲜战争中疯狂发动了灭绝人寰的细菌战争,并向我东北部分地区投掷细菌弹,撒布毒虫毒物。2月13日、28日,美国飞机先后侵入大连复县交流岛东北村上空。村民发现大量可疑苍蝇、蜘蛛、甲虫。全市人民同仇敌忾投入了一场规模空前的防疫消毒卫生运动。全年计有120万人次参与了大清扫,大消毒,大扑杀活动。原大连市长、市防疫委员会主任韩光,副市长、市防疫委员会副主任于谷莺,市政府秘书长任仲夷等,日以继夜,指挥战斗,并深入基层与居民一起参加活动。疫情虫情异物报告小组遍及城乡各地,先后在陆地海面发现70批次可疑昆虫。防疫队闻报迅即开赴现场,进行紧急消杀处理。为增强群众免疫屏障,对100多万人次进行了鼠疫、霍乱、牛痘的接种。

 

学“兴工”、赶“北关”

大连市群众性卫生运动的序幕,早在1946年已经揭开;1952年反细菌战得以强化。1952年3月,寓爱国之情于卫生运动之中的历史产物一一市爱国卫生运动委员会应运而生。由于前几年的运动基础,使大连的爱国卫生运动一开始,就出现了声势大、规模广的好势头,涌现出一批卫生先进典型。是年5月,市政府召开了(首届)爱国卫生运动奖模大会,掀起了学“兴工”,赶“北77关”,城乡卫生滚动发展的新高潮。沙河口区兴工街道十三居民委(简称兴工)在委主任带领下,数年坚持开展“小院变大院、大院变花园”环境改造和“卫生光荣户”活动,成为城区卫生一面红旗。在市政府的支持下,一批达到“兴工”标准的街道相继出现。

金县登沙河乡北关村(简称北关)在党支部书记率领下,坚持“卫生为生产、生产讲卫生”的原则,整修村路,清理门前,方便生产运输;拆除残墙,整顿院落,发展庭院副业;修缮水井,改造厕圈,进行卫生积肥;并在全市首建村卫生保健站,把预防保健送到家,小病小伤不出村。1958年12月北关荣获“全国爱国卫生模范单位”称号;1964年被评为辽宁省农村卫生一面红旗。学“兴工”、赶“北关”,推动了城乡卫生滚动发展。

 

“十年浩劫”后的复苏

 

“文化大革命”期间,爱国卫生运动遭到严重破坏,组织系统瘫痪了,卫生运动停止了。一些行之有效的规章、办法,被肆意扣上“管、卡、压”、“形式主义”、“锦标主义”大帽子。当年闻名市内外的金县北关村的支部书记和兴工街道十三居民委主任,均遭无辜的批斗和迫害。“十年浩劫”大伤了爱国卫生运动的元气,城乡卫生水平急转直下,环境脏乱,“四害”回升,连驰名中外的大连“无鼠港”也鼠情严重。

粉碎“四人帮”,为治理“十年动乱”造成的环境脏乱和虫害侵害率极高的状况,迅速全面开展了为期两年的市容卫生交通“三整顿”活动,并于1977年基本消灭了臭虫。1978年,农村卫生上“纲要”运动十分活跃。金县、复县、庄河县有九个公社实现了“纲要”规定的卫生目标。使受挫了的爱国卫生运动,以它顽强的生命力,仅两、三年时间就得以全面恢复,并有所发展。

 

从“无鼠害港”到“无鼠害城”

1983年5月,大连港经过了两年的努力,荣获全国第一个“无鼠害港”称号。1985年7月,大连轮船公司又成为全国第一个“无鼠害”船队。当时,流行性出血热在毗邻地区流行,对大连构成了直接威胁。很显然,面临如此严峻的形势,仅有点上的屏障不足拒疫情于市门之外。于是创建“无鼠害城”的群众性活动在全市城乡广泛展开。1985~1986年连续两年,大连市采取“社会动员、城乡兼举、依靠科学、综合防制、分类指导、立体灭鼠”的原则,大打了一场灭鼠防病的人民战争。经过准备、投药、补漏、验收四个阶段,把鼠密度从17.13%降到0.35%,终于达到“无鼠害城”标准,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并连续六年没有发生内源性出血热,把鼠患始终控制在不足为害的限度。1986年11月,大连市被授予全国首批“无鼠害城”称号。

1987年3月,大连市委、市政府发出“奋战三、五年,创建无蟑螂市,再为人民除掉一害”的号召。各地区坚持不懈,乘胜追击,动员百万市民,向蟑螂宣战。经过两年的全民奋战,城区居民蟑螂侵害率由62.6%降至1.16%,达到国家标准。1989年10月,大连市被评为全国第一批“灭蟑螂先进城市”。

 

城乡卫生再上新台阶

改革开放政策,使大连的经济发展充满了勃勃生机,也为爱国卫生运动注入了新的活力,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为吸引外资、对外开放;为人民心情舒畅的生活、工作,大连正在创造一个优美、整洁、干净、舒适的环境,并博得诸多国内外宾朋的赞誉。国务院副总理万里来连视察时说,大连环境美,卫生好。香港星晨商业顾问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文耀来连治谈贸易,盛赞大连城市干净,气候舒适;山美、水美、人也美,吸引人的地方太多了。孟加拉国总统来连考察计划生育工作时称赞说:“大连是我到过的城市中最清洁、最美丽的城市。”

在赞誉面前,市委、市政府一直引导全市人民注重査找差距克服薄弱环节,一步一个新台阶。1988年、1990年大连市获辽宁省政府授予的“甲级整洁优美市”称号。1989~1990年,为全面提高城市公共卫生水平,更好地为大连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服务,全市各界积极开展了创建“国家卫生城”群众运动。在1990年全国城市卫生检查中,大连市被全国爱卫会评为“卫生城市”和“十佳卫生城市”。

大连市在抓好城市爱国卫生工作的同时,农村卫生治本建设也有了长足发展。到1990年累计建成自来水厂(站)917座,有42.75%农村人口吃上了自来水。全市农村饮用安全卫生水的人口已达92.6%。1991年,在第二次全国农村改水工作会议上,大连市获全国完成农村改水“七五”规划先进市。农村改厕有较大发展,全市涌现出一批标准较高的卫生示范村,农村卫生的整体水平有了很大提高。

古人称“人活六十还甲子”,把六十岁视为生命的极限,“人活七十古来稀”也理所当然地成了“定理”。可是随着人民生活的日益改善,卫生保健的明显进步,大连地区人均期望寿命显著提高。1990年,全市人均寿命已经突破“人活七十古来稀”的传统观念,达到74.17岁(男性71.96岁,女性77.37岁),比全国人均寿命周期均值(69岁)高出5.67岁。全市当年计有百岁寿星49位,最高年龄达108岁。(摘选于1992年12月版《爱国卫生40年》,作者:原大连市爱卫会副主任徐元辰)

 





QQ截图20180427122551.jpg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