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公益科普> 科普知识> 其他
其他
【好书荐读】姜志宽:保幼激素浓度较高时可导致幼虫无法发育为健康成虫《卫生害虫管理学》(6)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7-12     分享:

QQ截图20200421155229.jpg


一、体壁结构 

续《中国有害生物防制》4月刊》


(二)内表皮

内表皮是表皮层中最下的一层,无色柔软,具有弹性,占据整个体壁的最大部分,厚度10~200 μm,主要含有“几丁质-蛋白质复合物”(粘多糖蛋白质)。在美洲大蠊的内表皮中,几丁质含量达内表皮干重60%,而外表皮中仅含22%。蛋白质主要有二类:一类能溶于热水中,称为节肢蛋白;另一类则是与多糖结合的蛋白质,存在于麻蝇和天蛾幼虫表皮内。


(三)外表皮

是靠近上表皮的一部分内表皮,经特殊的化学反应转变成坚硬的外层,外表皮对蜕皮液具有很强的抵抗性。外表皮层的组成物大致与内表皮相似,含有鞣化蛋白质、几丁质和脂类,但由于存在酪氨酸等黑色素和鞣化蛋白质,而使外表皮与内表皮不同,成为琥珀色或暗色的硬化骨片。初蜕皮的昆虫,尚未形成外表皮,故体壁的颜色较浅,质地柔软,不久经多元酚氧化酶和酪氨酸的作用,虫体即转变成坚硬暗色。


(四)保幼激素

研究发现,至少二类激素直接控制着皮细胞进行“表皮形成”和“蜕皮作用”的一系列反应。被脑激素(brain hormone)激活的前胸腺(prothoracic gland)分泌蜕皮激素(molting hormone),发动皮细胞进行表皮形成以及成虫器官芽开始发育。另一类是由脑激素激活咽侧体(corpus allatum)分泌保幼激素(juvenile hormone), 保幼激素和蜕皮激素共同作用下,可以改变蜕皮方式和延缓成虫特征的出现时间。保幼激素是一种昆虫生长调节剂,能促使幼虫期结构的生长发育,同时抑制成虫结构的分化和发育。当保幼激素浓度较高时,将增加幼虫龄别,即幼虫变幼虫或若虫变若虫而导致不能完全发育为健康成虫。


(五)体表衍生物  

卫生害虫的体壁在发育过程中形成许多衍生物,主要是毛(hair)、剌(spine)或小剌(spicule)、鳞(scale)等,它们多数具有感觉功能,往往也是种类鉴定的重要特征。毛、鬃、剌等在蛛形纲的蜱蟎类是常见体表衍生物。 


1.毛  昆虫的毛(hair)是体表衍生物的基本构造,由一个生毛细胞所形成,着生于毛杯(毛窝alveolus)中,毛杯的下部与毛周围的环形膜相连接形成关节,因此,毛可活动,但易脱落,脱落后的毛杯仍可判断毛的着生位置。毛在形态学上表现多种多样,柔软纤细毛谓之纤毛(cilia)、微毛(microchaeta)、缨毛(fring)、柔毛(soft hairs)、绒毛(villi)、毳毛(pubescence)、绵毛(tomentum),坚硬而变粗者为刚毛(seta)、较刚毛粗者称巨毛或大毛(macrochaeta)。


2.鬃  昆虫的鬃(bristle)是真皮细胞的产物,其基部以薄膜与体壁相连,可活动,折断后仍有基窝关节可寻。鬃明显较毛为粗壮,基段粗末端尖细。两端约等大且粗壮的为棒  (club)或棍(stick)。


3.剌  昆虫的剌(spine)是表皮中空外突出构造,由多细胞所形成,与角质层之间无关节,故不易脱落,也不活动,通常较短小。微小的剌且密集成丛,密生于体表的小剌或称为棘,是几丁质的延伸物。


4.鳞  昆虫的鳞(scale)也有毛杯,是一种变形的毛,其特点是扁平而有脉纹。根据鳞的形态特征,常见的鳞有平覆鳞和竖鳞。平覆鳞是指紧贴体壁的鳞片,依形状又可分为多种类型:①宽鳞,最普遍的如球拍状或卵圆状,宽鳞最常见的是密布而平覆于体表的平覆宽鳞;②窄鳞或窄弯鳞,有些鳞窄如毛,但与毛不同的是至少有1~2条的脉纹可见,窄弯鳞脉纹新月形,脉纹沿鳞形弯曲;③毛状鳞,即细窄鳞,呈毛状,有时与剌或鬃很难区别;④竖鳞通常指直立鳞片,其基段通常较细而末段弯宽并分叉,故亦称为叉竖鳞。鳞片有宽有窄,最常见的是蚊科着生于头顶或后头的竖鳞(图2-2)。


1.jpg

节肢动物的体节变化较大,蛛形纲分为头胸部和腹部或头胸腹融合为一体;昆虫纲的体躯则明显分为头、胸、腹三个体段(tagmata)。头部是取食与感觉中心,具有复眼、单眼、口器和触角等附肢;胸部是运动与支撑中心,昆虫纲具有3对足,蛛形纲具4对足。昆虫纲多数种类有1~2对翅;腹部是生殖与代谢中心,其内有生殖系统、消化系统和大部分内脏。现按头、胸和腹三部,分别概述昆虫外部形态于后。(未完待续)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