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公益科普> 科普知识> 老鼠
老鼠
【鼠类防制】历史上关于“老鼠”的误区,你知道多少?
来源:未知   时间:2020-08-20     分享:

QQ截图20191031190134.jpg


老鼠与人关系密切但真面难见,在人人喊打的漫长过程中,常被蒙上神秘的甚至妖魔化的面纱,误区不少。其中,有些误区影响到鼠害的正确治理,应该纠正。以下是其中主要的几个。

 

鼠药作用越快越好。为了牟利,不法商贩极力推销国家早已禁用的强毒急性鼠药,如毒鼠强、氟乙酰胺等。其实,作用快的鼠药效果并不好,因为,老鼠进食是断断续续地进行的,吃少量毒饵后就感到不适,会立刻停食;而且,老鼠疑心重,还没有吃到毒饵的老鼠,看到吃毒饵的同类突然大批中毒甚至死亡,它们会停止取食,甚至搬家。作用慢的鼠药正好相反,先吃的在一段时间里安然无恙,会继续吃,同类也不甘落后,跟着取食;这样,同群老鼠很可能同归于尽。所以,目前国家批准使用的绝大多数是慢性鼠药。

 

一猫镇三户。自古以来,猫是老鼠的天敌,会吃老鼠是肯定的;但是。目前猫已角色转换,成为人的宠物,饮食无忧,无需捕鼠为生。加之建筑物的门窗严密,虽然挡不净老鼠,却不利于猫的出入,使其活动受限。多次调查证明,养猫户的鼠密度仅比未养户低三分之一,而他们邻居家的鼠密度则与未养户没有差别。这说明一猫镇三户的说法是错误的。此外,猫会吃鼠留虫,由虫将疾病传播给人。在流行性出血热疫区,养猫户的人群发病率高于无猫户。所以,为灭鼠而养猫不可取。

 

招公来公,招母来母。这是推销所谓“神奇诱鼠剂”的广告用语,曾经广为流传。虽然宣传者做过现场表演来自圆其说,但用的完全是欺骗手法,在由第三方进行的正规试验中,这个说法从来没有成功过。没有任何食物能够诱公不诱母,或诱母不诱公;即使是性外激素,也不可能具备这个作用。因为,对于家鼠,性外激素对异性的吸引力不太大,何况母鼠如果不在发情期,对雄性外激素根本无动于衷,至于孕鼠则因保胎天性,更是避之犹恐不及。性外激素有很强的专一性,在不同鼠种间,其作用微乎其微。

 

提倡吃鼠肉。提倡者的初衷是吃鼠减害,出发点是好的。他们想,中国人多,讲究舌尖上的艺术,如果都吃鼠肉,群起而吃之,天天吃,人人吃,老鼠肯定多不起来。殊不知老鼠,尤其是家鼠,身体内外的病愿微生物、寄生虫很多,其中不少能使人得病。想安全地吃鼠肉,必须逐一检查化验,排除带有传染病病原体以及含有鼠药的个体;目前,查验技术不成问题,但费用不低,高于鼠肉价值的几倍、几十倍,化验肯定赔本。相反,养殖的鸡鸭、牛羊,上市前也要化验,但只需化验很少的样本就行,因为这些禽畜都可视为同一总体,化验样本可以代表总体。老鼠可不一样,互相之间没有个体与总体的关系,谁也代表不了其他个体,只能全部化验。何况,要很多人接触老鼠,保证安全并非易事。所以,提倡吃鼠肉不是好招。

 

肛门塞豆。此说流传已久,内容是,捕捉身强力壮的雄鼠,向其肛门内强塞黄豆与粗盐数粒,缝合老鼠的肛门后,将其放回鼠群。据说,豆、盐在老鼠体内膨胀,又不能排出,老鼠疼痛难忍,狂咬同类撒气,至死方休,云云。其实,此法听起来似乎有理,实行却很难;抓活鼠不易,而操作者避免咬伤、避免感染去缝合肛门更难。而且,这只老鼠会不会迁怒于同类毫无把握。对此法的结论是:费力大,副作用多,效果很差,没有使用价值。此外,本法是否近于残忍?

 

鼠怕人味。有人提醒,布放鼠夹时要戴手套,以免鼠夹上遗留人味吓退老鼠。此说似是而非,老鼠可能闻出人味,但不会害怕,否则,老鼠就不会咬坏衣物、盗食点心了,甚至也不敢闯进住宅了。还有人提出,捕到过老鼠的鼠夹,一定要很好地清除鼠味,否则,再次使用就捕不到老鼠。当然,清理甚至消毒鼠夹都无可厚非,其目的是卫生防病,而不是清除鼠味。因为,老鼠中夹,瞬间死亡,即使鼠间存在警告信号,也来不及留下;但鼠夹上的血迹与排出物,对使用者却构成威胁,应该认真处理。

 

猫声驱鼠。有人介绍,播放猫叫录音,花钱少,很安全,却可以使鼠退避三舍,免除鼠害。试验证明,第一次播放,不管是猫叫录音,还是猪叫录音,只要音量够大,老鼠都会逃走,但如果多次播放同样录音,“只打雷不下雨”,老鼠很快知道这种响声是虚张声势,毫无危险,反应一次比一次差。第一次播放录音的效果,是源于声音,而不是源于猫叫。猫确实是鼠的天敌,但只靠声音,是起不到长期驱鼠的作用的。

 

 “狼鼠”赛猫。从鼠群中挑选“狼鼠”,据说其灭鼠作用比猫还大,因为它能进入鼠洞而猫不能。挑选方法是:两只老鼠为一组,关在一个笼中,不给食物和水,直到其一死亡被淘汰,另一只残存晋级,进入第二轮,与另一只晋级鼠同笼对决,残存者进入第三轮。如此继续淘汰,直到只剩一只,即为“狼鼠”。宣传者说,“狼鼠”已经习惯于食鼠谋生,一旦自由,将终生以鼠为食,云云。显然,此说过于主观,挑选“狼鼠”不但费时费力,而且,“狼鼠”自由之后,有其他食物可选,是否冒险闯入其他同类巢区很不靠谱,不能相信。

 

喝水解毒。一些地方流传此说,意思是,吃了鼠药,大量喝水可以解毒。这显然是无稽之谈,某地曾经有过轻信此说,误食鼠药后,喝水解毒无效,不幸死亡的教训。(未完待续)

 





QQ截图20180424220243.jpg

 


汪诚信  男,195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药化系。1955年—1957年长春鼠疫防治所,药师;1957年—198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83年—1999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研究领域  一直从事传染病的媒介与宿主的生态学与防治方法、策略的研究,尤其对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的宿主及居民区鼠类的防制有较高造诣。1986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卫生部评为救灾防病先进个人;1991年领取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中国科协优秀建议一等奖;1999年被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卫生部授予三峡库区公共卫生保障先进个人。主要著作有:汪诚信、潘祖安,《灭鼠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汪诚信,《老鼠与鼠害的防制》,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汪诚信,《药物灭鼠》,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汪诚信,《灭鼠技术与策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汪诚信、刘起勇,《家庭防虫灭鼠》,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汪诚信、刘起勇,《家庭卫生害虫趣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汪诚信,《有害生物防治(PCO)手册》,武汉出版社,2002;汪诚信、刘起勇、姜志宽,《有害生物治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汪诚信,《有害生物管理(PMP)手册》,武汉出版社,2006;汪诚信,《汪诚信文辑》(1,2),武汉出版社,2009。


     1981年—1989年曾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1989年—2005年曾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主任委员,现为名誉主任委员;1992年起曾任中国鼠害与卫生虫害防制协会副会长、顾问;曾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鼠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主编,现为名誉主编;中国鼠害与卫生虫害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顾问。现任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顾问。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