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93期(2021年10月刊)
【花开有声】汪诚信:耗子药的来之不易
来源:《中国有害生物防制》   时间:2021-10-27     分享:


 1.png

耗子药(一)

 

“人药”是给人治病的药,“兽药”是给牲口治病的药,约定俗成,无论是说还是写,都不会引起误会;可是,一提起“耗子药”,理解完全反了过来,没有人认为是拿来给老鼠治病的,而一致认定是让老鼠送命的药物。能要老鼠的命,当然对其他动物,尤其是哺乳动物也可能造成危害;由此可以说,“耗子药”是双刃剑,用好有益,用不好惹祸。所以,当我退休后把储存鼠药的铁柜鈅匙交出时,长长地吐了一口气:一生谨慎,总算善始善终。


耗子药种类不多,细细说来却有不少学问,就我所知,引发过许多有意思、值得反思的故事和教训,且听我一一道来。

 

一、来之不易

 

老鼠对人的危害,几乎和人类开始有家同步,灭鼠的愿望和行动当然也就形成。除了直接打、杀、灌以及驯猫之外,当时能够到手的毒物,无论是矿物中的砒霜(亚砷酸),还是植物中的乌头,在灭鼠时都曾经用过,效果都不好,没有起太大的作用,应用相当有限。有意思的是,在说到食物或药物时,有毒的相当多,书上就曾写过,神农尝百草,一日而中七十毒;可是 ,用来毒鼠,其中许多根本不够格,毒性太低。这当然是因为,两种用途的要求背道而驰,一个希望无毒,低毒也不合适;另一个则要求很毒,毒性一般的药物如果配成毒饵使用,必须提高含药量才能保证足够的毒力,而含药量高势必降低毒饵的适口性,使老鼠的食入量下降,这是一对矛盾,通常很难妥善解决。


长期、大量的实践表明,毒饵的含药量如果达到5%,难以保持较好的适口性,应用效果不能保证,通常,宜低于1%。按照这个浓度,灭鼠药的致死中量一般应该低于50mg/kg;这个毒力要求在科技发达的现在不高,很容易满足;但在20世纪以前,在植物化学和化学合成尚不发达的年代,并非易事。因为,自然界中毒力足够的无机化合物有限,有毒的植物种类虽然甚多,但有毒成分的含量有限,生药的含毒量往往不足1%,必须经过提取才能得到比较纯净的产品。这些,都制约了新灭鼠药的出现。


同时,灭鼠药对作用途径的要求,同样排除了许多毒物用于灭鼠的可能性。因为,药物进入机体发挥作用的途径通常有三条:其一,经口食入,由消化道吸收,这就是胃肠道毒物;其二,经过皮肤、粘膜吸收,这就是接触毒物;其三,经呼吸道吸入,这就是熏蒸毒物。对于灭鼠药,则以通过第一条途径为佳。鼠类和人类都是哺乳动物,对药物的反应相当接近,无论是通过第二条还是第三条途径,对鼠类能够起作用的药物,对人类也可能起作用,这就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接触毒物和熏蒸毒物在灭鼠时的应用。这和杀虫剂明显不同,许多能够触杀或熏杀害虫的杀虫剂,对人的毒性不大,直接在居室内使用仍然相当安全。此外,将灭鼠药加到可口的食物中制成毒饵,能够充分利用鼠类主动觅食的习性,提高效果;而且,通过这条途径给药,药物的利用率高,不像接触剂或熏蒸剂,需要涂满表面或充满空间,而发挥作用的只是其中很小部分,绝大部分药物没起作用,不但浪费,还会污染环境。这些,都是胃肠道毒物广泛用于灭鼠的重要原因。


作用速度是个相当重要的问题。一般公众除害心切,急于求成,常常希望耗子药立竿见影,药到鼠除;殊不知对于药物灭鼠来说,同样用得上一句老话:欲速则不达。这是因为,一方面,老鼠有新物反应,尤其是成年褐家鼠,遇到新出现的物品,那怕是食物,也要观察、回避一段时间,不会马上动嘴;另一方面,老鼠的进食,是间断完成的,通常是吃吃停停。因此,在布放毒饵后,首先取食的往往是经验不足的幼年老鼠、平时吃不到的老弱个体。如果毒性很快发作,吃了毒饵的老鼠立刻中毒、难受甚至死亡,其它老鼠就会把毒饵和难受、死亡联系起来,不会再吃毒饵,效果当然不好。不仅如此,上过当的老鼠还会记住这个教训,在一段时间里不吃这种毒饵。作用太快还有一个缺点,那就是万一人、畜误食毒饵,由于作用太快,来不及抢救。所以,经过不断的实践考验,作用快的强毒急性药逐渐被淘汰,而作用慢的抗凝血剂,在全世界都成为灭鼠药物的首选。


毒力的选择性是另一个重要问题。老鼠和人类虽然都是哺乳动物,对同种药物的反应大同小异,但毕竟有差别。有的药对老鼠毒力强,对人比较弱;有的药相反,对鼠毒力弱而对人的毒力强;也有不少药物对人和对鼠的毒力差不多。当然,用作灭鼠药,第一种情况最理想,既能灭鼠,对人、畜又比较安全;实际上,过去曾有这样的灭鼠药,如鼠克星,只对几种老鼠有毒,对人、禽、畜基本无害。可惜,这类药本来就很少,效果又不稳定,容易引起拒食,很快失去了使用价值。相反,对老鼠毒力弱对人强的药,如亚砷酸,通常不能用于灭鼠。至于对老鼠、对人毒力差不多的药物,如果其它方面有优点,还可以使用。因为,人畜的体重比老鼠大得多,能够毒死一只老鼠的药,对人畜影响要小很多,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人鼠之间的体重差。


灭鼠药物对老鼠的毒力,不但有种间差,还有个体差;即,同种老鼠对同种药物,敏感性存在差别,有时差别很大。显然,个体差越小的灭鼠剂,效果更好。此外,毒力还可能有性别差、年龄差、地区差等等,相当复杂。20世纪60年代,我们做试验时发现,怀孕的黄鼠对磷化锌的抵抗力,比雄鼠高一倍以上,这可能是一种保护作用吧。


以上几点说明,别看耗子药不起眼,琢磨起来还真有学问。有史以来直到20世纪40年代,灭鼠药发展缓慢、品种不多确实是事出有因;反之,现有品种是长期工作的积累,来之不易,我们应该珍惜前人成果,科学应用才是。(未完待续)






QQ截图20180424220243.jpg

 


汪诚信  男,1955年毕业于上海医学院药化系。1955年—1957年长春鼠疫防治所,药师;1957年—1983年中国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实习员、助理研究员、副研究员;1983年—1999年中国预防医学科学院流行病学微生物学研究所,副研究员、研究员,曾任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


 研究领域  一直从事传染病的媒介与宿主的生态学与防治方法、策略的研究,尤其对鼠疫、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的宿主及居民区鼠类的防制有较高造诣。1986年被评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87年被评为全国卫生文明先进工作者;1991年被卫生部评为救灾防病先进个人;1991年领取国务院的政府特殊津贴;1997年获中国科协优秀建议一等奖;1999年被中宣部、科技部、中国科协评为全国科普先进工作者;2010年被卫生部授予三峡库区公共卫生保障先进个人。主要著作有:汪诚信、潘祖安,《灭鼠概论》,人民卫生出版社,1981;汪诚信,《老鼠与鼠害的防制》,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汪诚信,《药物灭鼠》,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86;汪诚信,《灭鼠技术与策略》,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89;汪诚信、刘起勇,《家庭防虫灭鼠》,化学工业出版社,1997;汪诚信、刘起勇,《家庭卫生害虫趣谈》,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汪诚信,《有害生物防治(PCO)手册》,武汉出版社,2002;汪诚信、刘起勇、姜志宽,《有害生物治理》,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汪诚信,《有害生物管理(PMP)手册》,武汉出版社,2006;汪诚信,《汪诚信文辑》(1,2),武汉出版社,2009。


 1981年—1989年曾任卫生部医学科学委员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专题委员会主任委员;1989年—2005年曾任中华预防医学会媒介生物学及控制分会主任委员,现为名誉主任委员;1992年起曾任中国鼠害与卫生虫害防制协会副会长、顾问;曾任中国植物保护学会鼠害防治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地理学会医学地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自然疫源性疾病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顾问;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主编,现为名誉主编;中国鼠害与卫生虫害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顾问。现任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顾问。

 




QQ截图20180427122551.jpg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