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87期(2020年10月刊)
【药械推介月】PCO该如何应对“抗药性”问题
来源:《中国有害生物防制》   时间:2020-10-23     分享:


 

近些年,“抗药性”频频被全各国各地的PCO公司提起,“抗药性”俨然成为害虫防治行业的明星词汇。抗药性带来最直观的结果就是药越用越多,虫越治越难,我们经常听到虫控一线的声音“某某药品刚用时效果有多好,现在不中,基本没效果”,“某某药以前100倍稀释效果很好,现在10倍,甚至不稀释,都没效果,是不是药假了?“某某胶饵以前点上蟑螂杀得干干净净,现在效果很不理想”等等。抗药性已经成为横在很多PCO人面前不可回避的一道难题,那么本文就害虫抗药性与读者探讨,并探讨如何解决害虫抗药性,做科学虫控人。


     什么是昆虫抗药性?


世界卫生组织(WHO)1957年对昆虫的抗药性(Resistance)下的定义是“昆虫具有忍受杀死正常种群大多数个体的药量的能力在其种群中发展起来的现象”。


抗药性有两个必备条件:


昆虫抗药性是指抗药性的必备条件是产生抗性基因,是可遗传的。

‚害虫抗药性是指种群的特性,而不是害虫个体改变的结果。

根据遗传基因,昆虫抗药性存在交互抗性和负交互抗性。交互抗性是指由于相同抗性机理或相似作用机理、类似化学结构,对选择药剂以外的其他从未使用过的一种药剂或一类药剂也产生抗药性的现象,称为交互抗性,一般来讲,同类型的且结构相似的杀虫剂容易产生交互抗性。负交互抗性是指昆虫的一个品系对一种杀虫剂产生抗性后,反而对另一种未用过的药剂变得更为敏感的现象,当然,目前发现具有负交互抗性的药剂较少。

以上叙述的是“生理抗性”,实际随着化学杀虫剂与害虫长期的博弈中,害虫还进化出了“行为抗性”,即,由于特殊行为,避免与杀虫剂接触或减少接触。我们时常提到的蟑螂对葡萄糖的拒食就是一种行为抗性。


害虫抗药性是怎么产生的?


就PCO行业来讲,主要是用药不当导致:

操作人员为获得理想的防治效果,降低稀释倍数,短期确实能够取得不错的防治效果,但却给了害虫很强的选择压力,通俗的讲,大大激发了害虫产生抗药性的潜力,促使害虫种群迅速建立抗性,从而陷入用药浓度越来越高,防治效果越来越差的恶性循环。

‚药品采购和实际操作没有交点,实际操作人员长期使用同一种药品,这就给了害虫足够的时间来培养抗性,造成防治效果的不理想。


1.jpg


如何解决害虫抗药性问题?


首先,要按照杀虫剂厂家推荐剂量使用药品,避免超大剂量使用,造成较高的选择压;

其次,避免对单一品种的惯性使用,PCO公司需要轮换用药,且是科学的轮换用药:对已产生严重抗性的药品应当避免使用,不应当出现在轮换药品中。‚药品轮换使用的周期不宜过短,轮换的时间和顺序也不能有规律,越是有规律,越容易引起抗性。ƒ借助助剂缓解害虫抗药性产生,如PBO—氧化胡椒基丁醚,这是世界粮农组织(FAO)认定的高效、无毒的增效剂,不仅能够增加药效,且能够缓解害虫抗药性的产生,PCO公司在选择杀虫剂时,尽可能选择添加有PBO的药品。

    在选择杀虫剂时,更多地是对有效成分的选择,新原药、高活性原药无疑带来更好的防制效果,且有效解决了抗药性问题。目前国内拟除虫菊酯类原药研发主要在江苏扬农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其在公共卫生领域投放的新原药有右旋反式氯丙炔菊酯,四氟醚菊酯,氯氟醚菊酯,其分子结构与传统菊酯类原药有着较大的区别,对传统菊酯类已经产生抗药性的害虫并不会对这些新原药产生交互抗性,仍然表现敏感。从性能上看,这些原药不仅活性远远高于传统原药,也有独特的物理性能,四氟醚菊酯蒸汽压高,极易挥发,喷洒落地后能够二次挥发,让空间喷洒具备了一定的持效性。氯氟醚菊酯超强的活性使得滞留喷洒药效发挥时间大大缩短,让滞留喷洒具备了速效性。

 

2.jpg


综上所述,害虫抗药性并不可怕,只要我们虫控人学会科学选药,合理轮换,就一定能够克服这道难题,取得长期有效的防制效果!

 

作者:南京优士环境技术有限公司 钱键

 



111.jpg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