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96期(2022年4月刊)
【爱国卫生月】专家讲述“我的爱卫故事” 科普家庭中该如何防鼠防蚊?
来源:《中国有害生物防制》   时间:2022-04-27     分享:


2022年4月是第34个全国爱国卫生运动月。为纪念爱国卫生运动开展70周年,号召继承发扬爱国卫生运动优良传统,提升全民对爱国卫生运动的认识,养成和践行新时期爱国卫生运动所倡导的“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生活方式”,解析家庭场景中的病媒生物防制工作,《中国家庭报》记者就此采访了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冷培恩。



1.jpg

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治科主任


【我的爱卫故事】从群众运动到与专业队伍相结合


说起爱国卫生运动,令我印象最深可的是在我小时候,大家灭蚊的方式。那时大家一般会通过两种方式进行灭蚊:一是每到夏天傍晚,居委会就会挨家挨户发放少量敌敌畏,通过点燃浸过敌敌畏的草纸,达到灭蚊效果;另外,遇到空旷的地方有群舞的蚊子,每家都会拿出脸盆,并用肥皂涂抹在盆内,蚊子落在盆中会被粘住,最后大家一起“捞”蚊子。


上小学的时候,老师布置作业,要求收集苍蝇的蛹,通过挖蛹除蛹,把苍蝇消灭在卵的状态,达到灭蝇的目的。那时城区和农村是间隔的,农田距离城市不远。于是,我和小伙伴就找到给农田浇肥的大粪池。在大粪池的周边可以挖到蛹后,我再把它装入火柴盒里,第二天交给老师。


那时的爱国卫生运动是每家每户都要参加的,群众积极性很高,给大家留下了深刻印象。随着时代的发展和变化,现如今我们的生活环境和生活习惯发生了变化,爱国卫生运动也从群众运动发展为群众运动与专业队伍相结合。


50年过去了,我也从群众变成了爱国卫生运动专业队伍里的一员,非常自豪也非常荣幸。我所在的上海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病媒生物防治科,日常工作与爱国卫生运动息息相关。包括病媒生物的监测、控制指导、宣传、控制效果评估等一系列工作。同时,作为行业团体中国卫生有害生物防制协会专家委员会的一员,在技能培训、防制指导等技术应用方面,给会员单位给予帮助。


尽管国家和各地政府会定期组织大面积的有害生物防制活动,但广大群众,尤其是在家庭场景中,仍要做好居家及周边范围保洁和维持,与专业队伍相互配合,才能维护好身边的健康环境,才是新时代的爱国卫生运动。

 

鼠类活跃地区谨防流行性出血热


根据我国传染病防治法,鼠疫在甲乙丙三类40种传染病中是排在首位的。其因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死亡率高,曾在历史上对国家公共卫生带来严重威胁。十四世纪在欧洲造成5000万人死亡的“黑死病”就是鼠疫。


在我国,常见经鼠类传播的疾病是流行性出血热,又称肾综合征出血热,可发生在大部分省份。它分为家鼠型和野鼠型,家鼠主要通过褐家鼠传播,野鼠主要通过黑线姬鼠传播。造成疾病的汉坦病毒可以存在于老鼠排泄物、身上的寄生虫和唾液当中,一旦接触,就可能发生感染。常见的感染场景包括农业活动、旅游、工地生活等。


流行性出血热通的典型症状为高烧,体温可达到38-40摄氏度。同时,还会引起“三痛”和“三红”: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脸红、脖颈红、上胸红。部分人群还会出现关节痛、恶心、呕吐、腹泻、口腔黏膜、腋下或背部出血等症状。除了典型症状外,也有感染者症状不典型,存在误诊的可能,进而错过治疗的最佳时机。甚至因此导致死亡。


出血热重点省份将流行性出血热疫苗纳入计划免疫,接种疫苗同时做好防护和灭鼠工作。灭鼠有三个环节,一是断绝鼠粮,包括收藏好食物,清除垃圾;二是减少老鼠栖息环境,搞好环境卫生,清除杂物、堆物,不给老鼠有做窝的地方;三是做好防鼠,阻老鼠于室外。在家庭场景中,首先要排查是否有大于0.6厘米的孔洞缝,比如空调外机管线孔、烟道、门缝、下水道等,如果有要及时封堵;老鼠活跃地区要把食物放在罐子里或吊起来保存;生活垃圾要及时清理。此外,有调查显示,不明原因火灾事件三分之一是由老鼠啃食电线造成,因此防鼠、灭鼠极为重要。

 

家庭防蚊先排查水源


蚊子可以传播疟疾、乙脑、登革热等疾病,在此类疾病传播过程中,无蚊子的媒介作用就形不成疾病传播。因此,蚊子的控制对疾病预防尤其重要。


雌蚊寻找水体产卵。卵粒在水中会孵出幼虫,称做第一龄幼虫,蜕皮后可以长大。蚊子幼虫在水里一共蜕皮4次,前3次依次成为第二、第三和第四龄幼虫。第四龄幼虫是成熟幼虫,再次蜕皮就化为蚊蛹。蚊子的“前半生”都在水里,没有水就不会孵化出蚊子。因此,做好水源的管理是防蚊的重要手段。


家庭里很多的积水常常被人们忽略,变成了“养蚊子”的场所。比如泡在水里的鲜切花,如果换水时间超过一周,就容易成为蚊子的孳生地;花盆养花,浇水过程必不可少,但水量不容易控制,浇水量较多时,托盘中的积水也可成为蚊子的孳生地;喜欢制作泡菜的家庭中,经常会使用水密封缸口,且长时间积水不会更换,容易“养蚊子”;有院子的家庭,通常会在角落摆放一些瓶瓶罐罐,也容易积水,成为蚊子的孳生地。


防蚊几乎是每个家庭最重视的环节,蚊帐、纱窗等都是常用防蚊手段。这种通过物理方式防止蚊子叮咬不会对健康带来隐患。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会用到杀虫气雾罐灭蚊,正确的用法是对着蚊虫、点喷一下就行。接触到杀虫剂的蚊虫会在2-5分钟内跌落,中毒死亡。有不少人因为蚊虫没有立即跌落,而追着蚊子喷,造成杀虫剂的过量使用。一个合格的、有农药登记证的杀虫剂产品,在上市前是做过毒性、安全性和灭蚊效果的检测的,因此应在正规渠道购买有农药登记证的杀虫剂。居家环境还可以使用蚊香驱蚊,盘香使用时,由于有明火,使用起来要注意安全。液体蚊香使用起来相对安全,每天使用8小时即可达到不错的驱蚊效果。


户外运动时,涂抹花露水是许多人的驱蚊手段,实际上这是个误区。花露水本身没有驱蚊效果,只有标注有驱蚊剂的花露水才有效果。通常有驱蚊作用的花露水标有农药登记证号,可以作为分辨依据。另外,建议涂抹时在暴露的皮肤涂抹量要多,可以参照防晒霜的涂抹厚度,以保持说明书上标注的4-6个小时的驱蚊效果。

 

养宠家庭警惕跳蚤和蜱


经常有养狗的主人发现,发现自家狗的身上出现了像铁锈一样红色的细沙,其实这是跳蚤的粪便。这就说明,狗的身上已经有了跳蚤。


流浪猫身体上容易附着跳蚤。当跳蚤数量较多时,跳蚤就会变成游离蚤,跑到环境中。有宠物经过,身上就容易附着跳蚤。


跳蚤唾液中含有过敏原,叮咬可引起皮肤局部不定型的红斑、丘疹、风团,奇痒难忍。建议经常带宠物出门的家庭要定期给宠物驱虫,洗澡时要使用除蚤洗浴产品。


由于生态环境的改善,城市周边的野生动物越来越多,与此同时,在监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蜱也开始出现在城市周边和公园中。蜱的幼虫、若虫和成虫都要吸血,饱血后离开动物在草丛消化胃血,幼蜱和若蜱蜕皮生长,成蜱产卵在草丛中。进入有蜱环境中的人和动物会染上蜱。


蜱在叮咬和吸血时会释放麻醉剂,因此很多人不知道自己被蜱叮咬了。它的吸血时间很长,有时甚至会超过一周时间。很多被蜱叮咬的人以为只是长了一个瘊子,到医院后才知道是蜱虫叮咬。蜱虫可以传播多种疾病,最典型的是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起病急,可持续性发热,温度可超过40摄氏度,伴有全身不适、乏力、头痛、肌肉酸痛、恶心、呕吐、厌食、腹泻等症状。重症患者多有神志改变等神经系统损害,可因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及凝血功能异常,出现皮肤、肺、消化道等出血表现,少数病人可有间质性肺炎、肺水肿、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以及继发细菌、病毒及真菌等感染。


建议携带宠物出行离开时,要检查宠物体表有没有虫子,并清除。人也要互相检查,避免身上附着蜱虫,使用驱蚊剂也可以起到驱蜱作用。如果发现宠物或自己身上被蜱虫叮咬,尽量前往医疗卫生机构处理,自行去除可能造成蜱口器留在体内,仍旧会对健康造成危害。文/《中国家庭报》记者 侯杰


返回首页